選戰後果尚待觀察
距離行政長官選舉投票日還有三天,但選舉結果已成定局,選戰已基本告終。誰人將會在星期日獲選為下任行政長官人選,固然不是問題;社會大眾對曾蔭權和梁家傑兩人的支持度,亦已趨向穩定,短期內不可能大變。大局既定,這次行政長官選舉的所有參與者和持份者,現在已經可以點算在選舉裏的得失,毋須等到星期日投票之後。
距離行政長官選舉投票日還有三天,但選舉結果已成定局,選戰已基本告終。誰人將會在星期日獲選為下任行政長官人選,固然不是問題;社會大眾對曾蔭權和梁家傑兩人的支持度,亦已趨向穩定,短期內不可能大變。大局既定,這次行政長官選舉的所有參與者和持份者,現在已經可以點算在選舉裏的得失,毋須等到星期日投票之後。
以辯論技巧而言,梁家傑在該場電視辯論裏,確實有十分出色的表現。整體來說,他的說話比曾蔭權動聽,「警句」紛陳,而且觀點鮮明,條理清晰,容易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隨意找一個看過那場辯論的人,問他兩名候選人各說過些甚麼話,記得梁家傑說過的話肯定比較多。整場辯論出人意表地好看,主要是由於梁家傑的表現。未到半場,梁已明顯地佔了上風;每輪到他發言,觀眾都等着看他怎樣出招,看曾蔭權怎樣接招。
上星期舉行的行政長官候選人答問大會上,梁家傑在批評曾蔭權對普選的保守態度時,捧出了內地學者俞可平對民主的論述。梁說:「我真的不明白,普選有甚麼困難呢?在香港聽到的所有反對普選的意見,其實最近俞可平先生寫的《民主是個好東西》,已全部給解答了。」梁家傑看來對俞可平的民主理論十分讚賞,他上月接受《亞洲周刊》專訪時,也毫無保留地推崇俞可平《民主是個好東西》這篇文章,說是「論述得非常精闢」。
行政長官候選人答問大會將於今天晚上舉行。對於兩位候選人發表了的政綱有關經濟的部分,最少有以下幾個問題應要求他們說明。
兩位行政長官候選人曾蔭權和梁家傑的教育政綱,都沒有提及香港的教學語言政策。學校應該採用甚麼教學語言,可說是香港教育政策中最受關注、最惹爭議的問題之一。兩名候選人大概都知道對這問題很難找到可以討好各方面的答案,所以在教育政綱上採取了避重就輕的策略,只提出增加教育投資、提高教育質素、提高學生語文水平一類的承諾,不提教學語言政策。
對於梁家傑上星期日隆重其事地發表的「政制政綱」,各方面的反應只能說是劣評如潮:「親中陣營」固然猛烈抨擊,認為他提出的政制方案違反《基本法》、挑戰中央政府;「泛民主派」中的激進分子已表明方案不能接受;就連泛民中一直支持梁家傑參選行政長官的人,包括學者和傳媒,幾乎完全沒有人給他的方案說半句肯定的話,紛紛指他「空談理想」、「冒失激進」、「完全昧於政治現實」。
特區政府已啟動立法程序,以落實深港西部通道「一地兩檢」,即在深圳灣口岸內同時設立香港與內地的海關和出入境設施,讓旅客可以一次過辦理兩地的通關手續。
多數公共政策,對社會上各階層、各方面的權利和責任都會有不同的影響,因而在得到一部分市民支持的同時,往往會遭到另一部分市民的反對。例如勞工界要求立法規定最低工資,工商界反對;工商界要求放寬輸入外地勞工,勞工界反對。有的政策,例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家禽集中屠宰、對某類商品加強規管等,社會大眾普遍支持,但受影響的行業仍會強烈反對。
即將進行的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不論「梁營」抑或「曾營」,都不會把競選活動局限於只面向選舉委員會的八百名委員,而是要面向公眾,以得到最廣大市民的支持為競爭目標。這是一場「類普選」的一對一選戰
美國傳統基金會(下稱「基金會」)今年繼續把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自一九九五年該會開始每年評定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自由指數」以來,香港一直都是居於全球首位。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