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聯儲局比白宮高明? –––答陳家洛
兩周前我在本欄引述紮卡里亞(Fareed Zakaria)在其《自由的未來》一書提出的觀點,認為如果缺乏適當的條件,民主(即以通過選舉取得管治權為基礎的政治制度)不一定對人民有好處。上星期,浸大社會科學院副教授陳家洛對我的文章作了回應(〈再讀紮卡里亞的《自由的未來》〉,9月14日本版)。陳教授指出,「隨?中國的改革開放,紮卡里亞認為中國的領導人將要在邁向民主與持續專制之間作出抉擇」。他並且問,「不知道曾議員是否都認同這些主張」。
兩周前我在本欄引述紮卡里亞(Fareed Zakaria)在其《自由的未來》一書提出的觀點,認為如果缺乏適當的條件,民主(即以通過選舉取得管治權為基礎的政治制度)不一定對人民有好處。上星期,浸大社會科學院副教授陳家洛對我的文章作了回應(〈再讀紮卡里亞的《自由的未來》〉,9月14日本版)。陳教授指出,「隨?中國的改革開放,紮卡里亞認為中國的領導人將要在邁向民主與持續專制之間作出抉擇」。他並且問,「不知道曾議員是否都認同這些主張」。
2006年9月14日《星島日報》雙龍會 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與民建聯訪京團的代表座談時,勉勵民建聯要 […]
經過差不多4個月的醞釀,特區政府今天召開「經濟高峰會」,探討香港怎樣回應國家的《「十一‧五」規劃綱要》。按行政長官曾蔭權的說法,高峰會要研究的,是香港應怎樣做好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確保三個中心的地位。
開徵商品及服務稅(GST)的諮詢開展以來,社會上反對意見佔了壓倒性的多數。眼見立法會多數黨派都不會支持,一般人都相信開徵GST的建議不可能獲得通過。不少人甚至認為,政府根本沒有真正打算徵收這個新稅,於是自然有此一問:政府到底為甚麼要拋出這個明知行不通的、不得人心的建議,徒然打擊自己的民望?有陰謀論者更揣測,這是行政長官曾蔭權的詭計,旨在令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失分,減少一個可能與自己競逐行政長官職位的對手。
認為因為香港要「借力中國才有發展」,所以民主化之後不可能出現一個親英或者親美的特區政府,未免有點天真吧?
所有跟「末代港督」彭定康打過交道的香港人,包括政府官員和政商界人士,不論支持抑或反對他的,都會承認他是十分厲害的政客,「班數」遠高於港人接觸到的任何其他政治人物。尤其是他說話和寫文章的技巧,幽默潑辣,詞鋒銳利,令戴卓爾夫人最得意時也要怕他三分。
關鍵問題還是要建立社會共識。非本地學生來港就讀,既要耗用香港的資用,但也為香港帶來多方面的好處。從長遠的觀點看,香港發展成為區域教育樞紐,肯定有利於匯聚優秀人才,增強本港的競爭力,促進本港經濟和教育事業的發展。這看法如果成為社會的共識,開放的步子就可邁得更快。
紮卡里亞(FareedZa-karia)和福山一樣,是亨廷頓的學生。他提出「不自由的民主」的理論,指出民主不一定帶來自由;如果缺乏適當的條件,民主甚至可以成為壓制自由的手段。
雜誌刊登偷拍女藝員更衣照片的事件,依然是傳媒和公眾議論的熱點。最新的發展,是人們再次就應否立法禁止偷拍、保障私隱的問題進行辯論。
立法會辯論通過《截取通訊及監察條例》已有兩個多星期,但仍不斷有人抨擊建制派議員在法案辯論中的表現,認為他們「霸道」、「小器」,對反對派議員提出的百多項修正案,一項也不讓通過;又指建制派議員不積極參與辯論,到要表決時才返回會議廳,做「舉手機器」。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