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AM730》鈺成其事

剛愎自用

若論個人能力,劉邦不及項羽。但劉邦身旁有許多優秀的政治和軍事人才如張良、陳平、蕭何、韓信、曹參、樊噲等;劉邦懂得怎樣依靠他們的輔助,終於取得天下。本來,在楚漢相爭之初,當楚營明顯佔了上風的時候,不少武將謀士都選擇投靠項羽。然而,由於項羽事事獨斷獨行,不肯信任別人,令身邊的人沒法和他合作,紛紛離他而去:陳平、韓信、英布、鍾離昧等多名文武人才,先後從項羽幕下轉投劉邦;最得力的謀臣范增,也因項羽多番拒絕接納他的意見,心灰意冷,告老還鄉。項羽的剛愎自用,令他最終就剩下孤家寡人,這是他失敗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優柔寡斷

「哈馬提亞」(hamartia)一詞也是來自古希臘文學,原意是一個人的過失,或者錯誤的判斷,後來被用來指悲劇人物的性格缺陷,最終導致他的挫敗甚至毀滅。上星期提及的休布瑞斯(hubris),就是哈馬提亞的一個例子。

除了休布瑞斯之外,另一個出現在悲劇人物身上的哈馬提亞,是優柔寡斷。最著名的例子莫如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Hamlet,一譯《王子復仇記》)的主角,丹麥王子哈姆雷特。

休布瑞斯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奧巴馬這篇演說時,用了這樣一條標題:Obama says goodbye to American hubris。其中最後一個字hubris,一般中譯為「傲慢」、「狂妄」,但這並未能完整地表達該字的含義;hubris一字蘊涵的概念,源於古希臘文化,沒有一個中文詞語可以充分表達。我且把它音譯為「休布瑞斯」。

寧為狂狷

孔子說過:「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這段話顯示了孔子對「狂者」和「狷者」的肯定。在另一場合,孔子又說:「過我門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鄉愿乎!鄉愿,德之賊也。」這被理解為孔子對一種叫做「鄉愿」的人十分厭惡。

財富分配

皮克迪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獲得克魯明等左派學者高度評價,同時受到右派的揶揄抨擊。因為皮克迪認為,如果任由資本主義自由發展,財富將愈來愈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導致社會極端不平等。他建議,為要扭轉這個趨勢,應該向富人徵收重稅,防止資本過度積累:他提議向收入在五十萬或一百萬美元以上的美國人徵收80%的所得稅;收入低至二十萬美元的人,也要繳納50%至60%的稅率。

拼爹時代

法國經濟學家托馬•皮克迪(Thomas Piketty)的新書《二十一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在西方世界引起了一場思想風暴。這本由哈佛大學出版的學術著作今年三月面世,立即成為暢銷書;它被認為是本年度以至整個年代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它的出版具有「里程碑」、「分水嶺」的意義;它將重塑政治和經濟觀念,令未來所有政策論戰都要以這些觀念為基礎。

允執厥中

日前出席一間中學的慶典,獲贈書法條幅,內容是「允執厥中」四個字。這四字來自上古。據《虞書‧大禹謨》所載,舜傳位給禹時,說了四句話:「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傳說當堯把帝位讓給舜時,就把「允執厥中」四字作為修心之法,傳授予舜;舜傳位給禹時,再在前面加上十二個字。這十六個字,被後世認為是中華文化經典中最早記載的「心法」,是「儒學之精髓所在」。多位大師都曾鄭重其事地對這「心法」作解釋,以及說明它的重要意義。

知所進退

許多學者都認為,「知其不可而為之」七個字概括了孔子一生行事風格,點出了孔子堅韌不拔、熱心救世的可敬精神,代表了儒學骨幹。更有人拿它和莊子說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作比較,認為「安之若命」是消極的態度,等於「知其不可而避之」或「知其不可而逃之」,不肯迎難而上。

批判思考

和青年朋友談批判思考。我說,不應把批判思考看作一門技術;它更重要的是一種態度,一種研究問題的態度。我認為,批判思考要求我們準確完整地弄清問題涉及的事實真相、嚴謹細緻地進行分析綜合、獨立客觀地作出判斷評價。

祭祖大典

一個成功的典禮,不一定要像奧運會開幕那樣有精彩大型表演,不一定要像奧斯卡頒獎禮那樣星光熠熠,更不一定要像皇室辦喜事那樣奢華鋪張。有的典禮,經精心策劃,妥善安排,處理得宜,出席者不但不會感到枯燥厭煩,更會受現場氣氛所感染,充分領略到典禮表達的訊息,留下深刻的印象。數天前舉行的「清明祭祖大典」,就是很成功、很有感染力的一個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