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雙龍會

理念相同 決心一致

2006年9月7日《星島日報》雙龍會

開徵商品及服務稅(GST)的諮詢開展以來,社會上反對意見佔了壓倒性的多數。眼見立法會多數黨派都不會支持,一般人都相信開徵GST的建議不可能獲得通過。不少人甚至認為,政府根本沒有真正打算徵收這個新稅,於是自然有此一問:政府到底為甚麼要拋出這個明知行不通的、不得人心的建議,徒然打擊自己的民望?有陰謀論者更揣測,這是行政長官曾蔭權的詭計,旨在令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失分,減少一個可能與自己競逐行政長官職位的對手。

不過,對於推銷GST,曾蔭權其實並不是袖手旁觀,讓唐英年去當「孤獨的推銷員」,看着他挨罵。最近曾蔭權為聽取對下年度《施政報告》的意見,分別會見各方人士,包括各黨派的立法會議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區議會主席、商會以及智庫等,在每次會面時他都主動為開徵GST辯護,有時還顯得十分動氣。如果說開徵GST的建議不得人心,民望受挫的不會只是唐英年一人,整個特區政府必然要受拖累;作為行政長官的曾蔭權,斷不能獨善其身。

事實上,在稅制改革的問題上,曾蔭權和唐英年的看法是十分一致的。他們都深信,第一,香港的稅基過於狹窄;為保障特區政府財政穩健,必須擴闊稅基;第二,開徵GST是擴闊稅基的最有效可行辦法;第三,目前正是提出問題、爭取在社會上開展理性討論的最好時機。這幾點看法,或許很多人會不同意,但在今天卻是行政長官和負責財政的主要官員們的共識。

政府當然對開徵新稅的難度有充分的估計,不會指望短期內可以實行。具體地說,要在本屆立法會任期裏通過,是不切實際的。但是,如果經過這九個月的公眾辯論,政府可以較全面地聽到各方面反對的理由,了解人們的問題和疑慮,甚至就開徵新稅的條件(包括為低收入家庭和有需要人士提供援助)在社會上達成某些共識,從而擬定一套較有可能為多數人接受的方案,等待日後合適時機到來時提出,未必沒有可能通過。

政府高層對要開徵GST以擴闊稅基抱了這麼大的決心,到底是為甚麼呢?重讀唐英年半年前發表的預算案演辭,或許可以看到一點端倪。演辭說,社會愈進步及富裕,市民對政府的期望就會愈高。「我們當然希望能為市民提供更多福利;我們又希望有更多公園、廣場、休憩用地、文化和文物旅遊景點。不過我們亦要考慮一個問題,就是錢從何來。」

唐英年出席若干公開場合時進一步解釋說,許多已發展國家的政府收入,達到本地生產總值(GDP)的百分之三四十;但今天香港政府的收入,只佔GDP百分之十八,不及人家的一半,因此政府開支也遠遠不能達到人家的水平。

其後,政府又向策發會管治及政治發展委員會提出政制發展與經濟關係的討論問題,探討由普選產生的政府,能不能維持低稅收、低開支的公共理財政策。這意味政府裏有人擔心,當香港走向普選,增加公共開支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

如果政府高層對未來發展真的有這樣的估計,便必然要研究增加稅收的辦法;這已不但是擴闊稅基的問題。對政府來說,GST無疑是最簡單方便的增收手段:稅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可為庫房增加多少收入,立即計算得到。不過,一走上了這條路,香港一向奉為金科玉律並引以為傲的「低稅制」、「小政府」政策,便要成為歷史了。

20060907_ST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