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報章/雜誌

相互了解期望落差 重建互信再論政改 曾鈺成:京港要找兩制最大共識

《基本法》訂明「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及高度自治,「50年不變」的時針轉了半圈,政治上民主派在立法會近乎絕迹,中央對港政策也轉變,由回歸時的放手港人管理,到今日重申「全面管治權」。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接受訪問,談論一國兩制走進「下半場」可以如何走下去。他認為問題所在,是港人和中央對一國兩制有着不同期望,形成落差。他說,未來雙方應互相了解對方的期望,特區政府必須先處理深層次問題,待社會重建互信後亦應重新討論政改。明報記者 鄭啟智

曾鈺成:反對派續打國際線死梗 冀政府夥建制派「做場好戲」贏民望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周五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遭DQ的4名議員最大罪名是勾結外國勢力,他估計,若對方願與此劃清界線,「所有其他嘢都有得傾」,否則繼續打國際線,未來只會「死梗」。曾鈺成又說,民主派總辭後,壓力全落在政府及建制派議員身上,提醒建制派要「醒醒定定」,不能再以「泛民癱瘓會議」作擋箭牌,不交出施政和議政成績。

曾鈺成撰回憶錄 立會風雲付笑談 初當主席即遇掟蕉 跟反對派亦敵亦友

本周五(17日)便72歲的曾鈺成,計劃把他擔任8年立法會主席生涯及期間點滴撰寫成回憶錄,文章由明天開始,每逢周二及周四在本報刊登。緣何有此念頭?他說,自2016年由立法會退下火線,不少人建議他寫回憶錄,經反覆思量,也自覺「有個責任要把我的經歷,尤其是從政經歷記錄下來」。

曾鈺成:任何決定要解釋 回應特首非照單全收論

引頸以待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上月底出爐,政府至今仍未對報告下結論,特首林鄭月娥僅指若是「照單全收」非負責任的行為,一番疑似保留的態度,予人感覺政府或只會局部選取合意的選項。小組成員曾鈺成對外界質疑不以為然,認為負責任的政府推行任何政策,不能因「邊面聲音大或邊面人多就跟邊面」,惟他認同小組主席黃遠輝的說法,小組向政府推薦的8個選項,「若政府揀啲唔揀啲、做啲唔做啲,佢要解釋。」

跟曾鈺成談曾鈺成 要為兩個「人」平反

人生充滿矛盾,亦常與遺憾為伍,70歲的人滿生積累的矛盾會否如幾何級數向上?

年少鋒芒甚至達狂妄地步的曾鈺成,稜角早已磨蝕,他卻自得其樂,目下享受「自然醒」的半退休生活狀態。回首大半生,功過難評說,路途上跌跌碰碰,嚥過苦、流過淚,胸臆間像有無法言喻的悲傷,與他細說前塵往事,他趁機為兩位人物平反,大抵也是為自己平反。

曾鈺成贈林鄭「通」字 施政 先易後難「集民氣」

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接受本報專訪時認為,林鄭上任後應先易後難,如先處理教育等較易凝聚共識的議題,為新政府「集民氣」,待營造有利環境後才處理政改、23條立法等具爭議議題。他又贈林鄭「通」字,盼她與港人及中央好好溝通,達至政通人和及施政通順。他又認為慶祝回歸的同時,需檢討「點解呢廿年出現一啲問題未解決」。

曾鈺成 政治柔順劑

回歸廿年以來,曾鈺成從建制派的標誌性人物,變成在位八年的立法會主席,從此拋開建制派的帽子,他說話更放,不時在敏感議題上打「擦邊球」,發表大膽言論。

曾鈺成笑看政壇百態,體會最深是社會撕裂,政黨壁壘分明,衍生畸型的政治生態。最難忘一二年五月十七日的漫長午夜,他部署香港史上首次的剪布,那夜也是曾鈺成踏入六十五歲的生日,「上一刻各黨派議員為我切蛋糕,到我落手剪布時,議員變晒臉,對我恨之入骨,仲有網民咒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