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恐慌
高鐵開通了,一地兩檢實行了,林子健判刑了;當日利用林子健製造恐慌反對一地兩檢的人,一面興高采烈地組織高鐵旅行團,一面繼續尋找其他議題製造恐慌。
高鐵開通了,一地兩檢實行了,林子健判刑了;當日利用林子健製造恐慌反對一地兩檢的人,一面興高采烈地組織高鐵旅行團,一面繼續尋找其他議題製造恐慌。
民主黨去年黨慶晚宴,林鄭率領特區政府高官出席,坐足全場,更即席捐助3萬元,全城矚目。今年此情不再,民主黨決定不邀請林鄭出席本星期的黨慶宴會了。
剛通過的外商投資法,有不少新的保障外國投資者利益的條文。這法律不適用於到內地投資的港人,但香港有「一國之利、兩制之便」,港人到內地投資,條件應該比外商更為優越。
最近幾年,「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這句話出現在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裡。中央認為憲法在香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但憲法在香港是否實施,怎麼實施,至今未有一套權威的說法。
特朗普通過科恩,警告他就讀過的中學和大學,不要公開他的學業成績。他為什麼害怕學業成績被人們知道呢?是出於自卑心理,還是選舉政治?
國家領導人提出要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中國的合憲性審查權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跟普通法制度下分權制衡的合憲性審查有很大區別。健全合憲性審查制度和機制,對加強憲法實施有很重要的作用。
去年國務院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引起了一些忖測。今年的報告,十二個字重現了,但少提了「推進民主」,又有議論說,中央政府不再讓香港發展民主了。
香港的教育開支長期偏低。林鄭月娥給教育經常開支增加50億元,仍未能改變香港在教育投資上的落後情況。財政司司長說要為香港投資;有甚麼比大幅增加教育經費更值得呢?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法治是基礎,是保障。習近平主席指出,改革開放越深入,越要強調法治。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強調,要用法治來規範政府和市場的邊界。這些論述特別適用於大灣區建設。
從房屋儲備金回撥212億元後,本財政年度將有168億元盈餘。如果不計回撥,就有赤字。財政司司長對香港的經濟前景毫不擔心,預言未來每年將繼續有盈餘。政府的經營開支增加,遠遠超過了經濟增長率,反映了本屆政府的「理財新哲學」。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