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2日《星島日報》雙龍會
人人都說,香港電台不應「淪為政府喉舌」。做「政府喉舌」,就是為政府說話。在香港今天的政治文化裏,政黨為政府說話,叫做「保皇黨」:傳媒為政府說話,叫做「政府喉舌」。兩者似乎都不十分光彩,所以稱之曰「淪為」。港台諸公只要挺起胸膛大聲說一句「我們決不做政府喉舌」,就可以贏得熱烈的掌聲。
港台是香港傳媒的一分子,而傳媒的職責是要監督政府,不是要為政府說話,這已成為一般人的信念。港台要監督政府,眾多的私營傳媒同樣是要監督政府。港台獨特之處,在於它是本港傳媒中唯一用公帑營辦的。香港電台是香港政府的一個部門。翻查一下特區政府的組織架構,可以在「政府部門」的目錄下找到「香港電台」。在它前面有「香港海關」,後面有「香港天文台」和「香港警務處」。作為一個政府部門,港台跟特區政府的關係,是否應該有別於私營的廣播電台呢?如果港台的社會職能,和一般私營傳媒沒有區別,那末為甚麼要花一筆公帑去設這個政府部門呢?
政府部門老闆是誰?
港台諸公經常會說,港台的經費來自市民,所以市民才是港台的「老闆」。這就是說,港台的「老闆」不是特區政府:港台要聽市民的話,不是要聽政府的話。政府要推行的政策如果違反了市民的意願或者利益,港台便不會為政府宣傳,更要提出批評、反對,這才是為真正的老闆服務。
這說法十分中聽。不過仔細想想,又難免要感到疑惑。所有政府部門,經費都是來自市民,不獨港台是這樣。任何政府官員、任何公務員,同樣可以說:「我的老闆是市民,不是特區政府。」那末這些官員和公務員,是否同樣可以因為他們認為某項政府政策或者決定違反了市民意願,便拒絕予以執行呢?
譬如去年特區政府主辦世貿部長級會議,有的人認為是錯誤的,是不符合市民利益的。社會上有反對主辦世貿會議的評論,言論自由當然要維護。但是,各政府部門裏的官員們,可不可以因為社會上有反對意見,便拒絕接受有關世貿會議的任務呢?官員們可不可以公開宣傳香港不應主辦世貿會議呢?如果所有別的政府部門都不可以跟政府唱對台,為甚麼唯獨港台這個政府部門就可以呢?
做政府喉舌可恥,做「人民喉舌」當然就最光榮了。問題是怎樣才可以當好這個「人民喉舌」?港台要「聽市民的話」,從哪裏去聽呢?立法會裏的反對派議員,許多都經常自詡為民意代表,說是代表市民監督政府,但凡有甚麼公眾關注的議題,他們一定要「請」有關的政府部門代表到立法會,接受質詢。不過對於港台這個政府部門,反對派卻從來不覺得有甚麼要質詢。近期一再把港台的代表請到立法會,不是質詢他們的工作,而是和他們一起去質詢政府對港台的政策,反對政府令港台「惶恐」。芸芸眾政府部門中,很少有得到反對派這般厚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