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日 《信報財經新聞》專訪
即將完成立法會主席任期的曾鈺成(Jasper), 被不少人視為香港傳統左派陣營水平最高的一員,上周五他公開表明考慮競逐下屆行政長官寶座,「無人出嚟,就我嚟㗎喇。」明顯不願見到特首選舉無競爭。政治世界一日也嫌長,面對變幻難測的未來,可透過重溫一下曾鈺成的大半生際遇,或許有助了解這匹行情突然上漲的「黑馬」。
69歲的曾鈺成上星期接受本報專訪,回望其政治生涯多個轉捩點,由1966年到廣州探親說起,翌年弟弟曾德成因六七暴動入獄,之後開始接觸左派組織,最終成為愛國陣營領袖。
經歷了半世紀風雨,曾鈺成慨嘆,中港關係在九七回歸後一度向好,近年卻急轉直下,甚至出現港獨情緒。他強調「一國兩制」必須贏得港人信心,才可令港獨沒有市場。不知這是否其參選的政綱之一?
立法會會期於今年7月中完結後,曾鈺成連日風騷接受不同媒體訪問,月旦時事,談笑自如應對是否參選特首的追問。上周一他應約到立法會旁的餐廳,呷着齋啡,由50年前的往事談起──時為1966年,他人生中一個影響深遠的轉捩點。
那年他19歲,正在港大數學系讀二年級,跟媽媽回廣州探親,小伙子大開眼界,「當時文革未開始,社會未亂,人情、民風好到不得了。」他對毛澤東亦有很正面印象,同時非常欣賞舅父這個牙醫世家,特別是表弟十來歲已滿有理想,躊躇滿志為國做事。
在培僑執教鞭斷六親
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期間弟弟曾德成因在聖保羅書院派傳單被捕判監2年,曾鈺成開始與左派組織多了往來,聽吳康民報告時覺得好精采,深深佩服,最終於1968年畢業後放棄前往美國升學,經港大師兄程介明介紹,面見時任培僑中學校長的吳康民。
事隔多年,曾鈺成仍記得當日身穿綠色平腳夏威夷裇衫,一手拿傘、一手拿畢業證書的情景。結果他由每月1466元薪金的大學助教,減至月薪600元,進了培僑做中學教師,與其他津校和私校相比,酬勞低超過一半。
在火紅的文革年代,曾鈺成坦言當時對文革了解全部正面,「浮屍嗰啲,後生仔覺得係壞人搞,反革命分子搗亂囉。」對此並無質疑,直至四人幫倒台。至於他舅父一家在文革當中家散人亡,叔公更跳樓自殺,惟當時作為熱血青年的他,只道是「革命的代價」。他憶述,文革後有外籍校長朋友形容曾家的命運充滿「諷刺」,其弟弟因支持中共在港被捕,內地親戚卻在文革被整得零星落索。
夢醒了,曾鈺成坦言當時不少在培僑教書的國粹派港大生離開,他沒有這念頭。可有感到被騙嗎?他稱難斷言完全沒有,覺得文革後期的「權力鬥爭、殘酷的人整人,一定好震撼」,然而關鍵是眼見身邊的人如吳康民等都是好人,因此認為「內地還內地」,香港學校沒搞鬥爭,「日日讀、背語錄,但無話傷害人」,故不會有很抗拒的感覺。
「無六四就無民建聯」
他無隨波跟風,或許與他重情義有關。曾鈺成在訪問中提到,當時入了培僑便「斷六親」,因社會氣氛反左,親戚朋友皆逐漸疏遠,他卻在培僑找到一班無私的同事和朋友,人人薪金微薄,卻有餘錢捐予勞工子弟學校。他指在文革過後的1974、1975年,學校壓力好大,事關文革期間左派人士都把子女送來,令學校發展得很快,增開了上水分校,及後面對收縮困境,「無理由跳船,有個道義責任。」幸好,內地很快便改革開放,令到香港人對中國內地觀感好轉。
1989年的六四事件又是另一個轉捩點,可是曾鈺成說得更淡然,只道當然是「好大衝擊」,卻直言以前四人幫倒台自己沒有離開念頭,六四更加不會,原因之一是已經「一把年紀」,二是他正擔任培僑校長,責任更大。
六四對曾鈺成最重大的影響,是令其開展從政之路,「如果無六四,就唔會有民建聯。」因為六四,在1991年首屆立法局直選中,3名親中人物全部敗陣,「親中標籤係票房毒藥」,左派決定組織政黨,好好準備其後連場選戰。同年,港英政府終把培僑等左派學校納入直資,身為校長的他月薪大幅調升,追平其他津校。他笑言:「如果唔搞民建聯,我而家都幾輕鬆,生活比較穩定。」
不過歷史沒有如果,曾鈺成當上民建聯創黨主席,1995年立法局直選初受民主洗禮,敗選後決定辭去校長一職,全心踏上政圈不歸路。這個決定有前輩曾經勸阻,他透露,當時在北京開會,與譚惠珠夜話,對方苦口婆心叫他不要辭任校長,又說自己最風光時曾是「四料議員」,深感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佢(譚惠珠)慨嘆專業無咗、無老公養、無退任金、無人可憐,近乎一字一淚咁講。」
當時48歲的曾鈺成終究熱血,決定亦不離道義之念,「輸咗選舉你就劈炮,好衰仔啫。」如文革後的培僑一樣,他形容民建聯當時發展艱難,而學校方面副校長已接手,故最終還是轉換跑道,由教育走到政壇。
03年遇嚴重政治危機
隨着1997年香港回歸,曾鈺成開始覺得左派的負面標籤慢慢消退,他清楚記得在2000年的立法會選舉,不少市民在街站向他表示,「親中無問題,但唔好咁保皇。」他分析,當時經歷禽流感、樓市負資產等事件,市民對董建華政府有意見,但對中央政府反而觀感好轉。
不過2003年七一大遊行則是另一轉捩點,乃曾鈺成口中的回歸後首次重大政治危機,其後民建聯在該年底區議會選舉大敗,他辭任黨主席。歷史再前進,經過2012年國民教育風波、2014年佔領行動等,多項事件令中央與香港關係愈來愈負面。
來到回歸後的第19年,港獨情緒升溫,不滿對象與其說是中國,更貼切是中共。問曾鈺成如何看「愛國不愛黨」這說法,他稱現行的「一國兩制」乃共產黨制訂,即使高叫結束一黨專政的人出選立法會或區議會,已等於走入建制、接受共產黨制訂的政策,「任何人矢志推翻共產黨在中國的執政位置,你咪喺建制外搞你啲革命囉!」
以往中央官員似乎較少在港提到共產黨,不過今年3月兩會舉行期間,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呼籲港區人大代表向青年多談共產黨歷史,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近日的演辭亦大篇幅讚揚共產黨貢獻。是否有意打破忌諱?曾鈺成卻道:「張曉明係黨員,梗係會咁講。」記者打蛇隨棍上,問他「咁你係咪黨員呀」?他不知是否聽不到,笑一笑未有答話。
這個問題或許再追問都無結果,曾鈺成過往已多次避答。他認為,香港相當部分人反共情意結好深,不單是需要時間沖刷的問題。他重申中港關係由回歸後一度好轉,到2008年後掉頭向下;說到這裏,他低頭沉思,強調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中央特區關係值深思
由放棄教育工作,到步下立法會主席崗位,曾鈺成今次表態,未知能否更上一層樓,卻獲其愛徒、現任民建聯主席李慧琼的祝福,坦言「支持曾鈺成是理所當然」。看來這場「跑馬仔」尚未進入直路,同袍已寄予厚望。
採訪:江麗芬、鍾健怡 撰文:鍾健怡 攝影:何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