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今年向全國人大提交的政府工作報告,內容重點是國家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十一五」)。今年是國家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總理在報告中指出,我們國家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朝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闊步前進,努力把「十一五」規劃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的現實。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的工作,要為「十一五」開好局、起好步。
「十一五」規劃提出要加強和推動內地同香港在經濟、科教、文化、衛生、體育等領域的交流和合作,繼續實施內地與香港更堅密的經貿關係安排,加強內地和香港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合作。支持香港發展金融、航運、旅遊、資訊等服務業,保持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的地位。除此之外,「十一五」期間,內地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將為香港提供很多新的機遇。
內地對外開放一個新的政策,是支持內地企業到境外投資,叫做「走出去」。政府工作報告說,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在境外建立加工基地、營銷服務和研發機構。建立政策支持和服務體系,完善境外投資協調機制和風險控制機制。
開創新局面
關於這「走出去」的政策,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原外經貿部副部長周可仁在政協的書面發言建議,取消對民營企業對外投資的審核,放寬投資用匯和人員出入境管理,建立財政、稅收、信貸及保險支持政策,綜合運用政治、經濟以及外交手段,協助和鼓勵企業「走出去」。周可仁又提出,要充分發揮香港地區企業的信息和經營優勢,使香港從內地企業對外貿易的橋頭堡逐步成為「走出去」的橋頭堡。具體做法,包括深化CEPA機制,引導內地企業在「走出去」方面與香港結合;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跨國併購;逐步建立一體化和協調的金融監管體系,對內地和香港的各類金融機構和境內外人民幣資金進行統一有效的監管;加強兩地金融機構的交流合作,提高內地金融機構的經營能力和風險防範能力等等。
可以看到,單是「走出去」一項新政策,便可能為香港金融市場開創出一個新的局面,特區政府和香港金融界,應認真研究怎樣配合內地的發展,充分利用這個機遇,把內地企業的投資「請進來」。
民建聯的人大政協委員在這次「兩會」上提出的議題,包括盡快落實「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計劃」(QDII)、進一步開放香港銀行參與人民幣業務的範圍、放寬民企來港資金管制以及放寬內地人士以投資方式移居香港等。這些建議,正好配合內地實施「走出去」政策的需要。對於這些涉及內地資金外流的措施,中央政府過去一直有較大的顧慮。不過,隨着內地改革開放的深化,推行這些措施的條件相信經已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