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與學生暢談

為選舉 唔做校長

「自由行」計劃雖然為香港帶來經濟效益,但亦引起市民關注內地遊客對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早前與香港道教聯合雲泉學校的同學暢談,同學除了對「自由行」引起中港矛盾的議題感興趣外,並問了我為何由「為人師表」的教師及校長,轉變成為議員的心路歷程。

我也遇過抗議示威

香港市民享有言論自由,他們可以就政府的施政表達意見和訴求;但作為立法會主席,自己亦多次在立法會內及外遇到抗議及示威 。早前與嘉諾撒培德學校的同學暢談時,便以「過來人」身份與他們談及如何面對抗議和示威人士,以及對香港未來的期望。

想做太空人飛天

早前與鴨利洲街坊學校的同學暢談,他們對我兒時的夢想甚感興趣,我對他們說,曾想過當太空人飛到月球去,但最終夢想卻未能成真。 另外,「拉布」又再成為熱門話題,但可能不是太多人知道,立法會過往最長用了多少時間審議法案,同學亦對議員審議法案的工作很感興趣。

望CAM忌眼神飄忽

早前與協恩中學附屬小學的同學暢談,有同學希望將來當立法會議員,並趁機會向我請教面對鏡頭演說的秘訣。很多人可能以為,立法會主席只是在星期三主持會議,但事實並非如此。作為主席,很多時還要接見不同的外賓和訪客,以及出席各種儀式,並要接受傳媒尖銳的訪問。亦因如此,我已習慣了從容面對鏡頭。

沙田聖母無玷聖心學生 與主席談特首

世界各地有不少上任初期民望高企的的政治人物,也難以長期保持高民望。特區政府,以至行政長官,亦同樣未必可以輕易維持高民望。民望評分低有很多原因,複雜的社會問題是其中之一。整體而言,政府不可能單靠做好一兩件事而令民望大幅提高;而現實中,很少政策可以得到所有持分者的支持。因此,政府應該注意在推出政策前,要向公眾多作解釋,加強溝通,讓市民明白到政府在處理關乎社會整體利益的民生議題上,必須作出選擇和取捨。

曾鈺成 細數教育樂事

其實我在求學階段時,並沒有想過執教鞭,但我自中三起為學生補習,在教導學生的過程中學懂如何改善自己,令學生更容易明白自己教授的內容,我便逐漸對教育工作產生興趣。身為教育工作者的另一樂事,是我遇到很多純真善良的學生。在剛任教中學時,我曾因為一個中二學生犯了小錯,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但事後愈想愈不安。第二天上課時,我硬頭皮跟那學生道歉,然後開始授課。怎料下課時,那學生跑出來,眼泛淚光,向我道歉,令我十分感動。即使時至今日,已經過了四十多年,那位學生亦已為人父,我們偶然遇上時,仍會打招呼聊天。在我廿多年的教學生涯裏,我與不少學生都成為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