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E週刊》 只道天涼

忠臣難做

《李陵答蘇武書》道出了為封建皇朝效力的忠臣們的悲慘遭遇。還有《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在漢武帝面前為李陵說了幾句好話,便激怒了武帝,被處「腐刑」。被漢人視為「蠻夷」的匈奴,反而懂得尊重和愛惜人才,不但厚待和重用歸降的李陵,對拒降的蘇武也給予生路。對著一個有人的弱點和神的權力的皇帝,要做個忠臣真不容易。

爭上層樓

友人擔心我與人爭位罹禍,贈我袁寒雲詩句以誡:「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友人大可放心:我不會以身犯險,因為我沒有當大任成大業的野心和膽量。香港不乏德才兼備、愛國愛港、大智大勇的人,當中自有願意承擔重任者。我把袁寒雲的詩句略改數字,贈給有心人:「任憑高處多風雨,誓到瓊樓最上層!」

天下怨謗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是王安石為人剛愎自用,拒絕接受不同意見,不能團結各方人士,令原來支持他的人紛紛變成敵人。由於許多正人君子都反對他,王安石唯有依靠小人。這些人胡作非為,令人們對變法更加反感。

圖窮匕現

荊軻行刺秦王失敗,主因在於荊軻身手太差。荊軻曾經找劍術名師蓋聶論劍,蓋聶見他不像樣,瞪了他一眼,他便拂袖而去,不再找人家了。張良也嘗試暗殺秦王而失敗。張良的性格和荊軻恰恰相反,從人們熟悉的「圯橋進履」的故事可見一斑。暗殺失敗後,張良避過秦王的搜捕,苦讀兵書,輔助劉邦打得天下,建立漢皇朝。而今的年輕人,多有荊軻的傲氣,少有張良的耐性。

虛言避世

寒食節是紀念介之推不肯接受功名利祿,寧可和母親一起在山中燒死。其實介之推假如真的淡薄名利,大可悄悄退隱山林,不說罵人的話,不寫自嘆的詩,那末晉文公就不會上山尋人,不會放火燒山,介老夫人也不用為兒子賠上性命了。

因果裡頭

孫臏和龐涓鬥法,老師鬼谷子早就算到了,為什麼不及早制止他們呢?如果只讓兩人當中的一人去做官,孫臏便不會被誣陷,失去雙腿了。然而鬼谷子知道,天命不可違。再說,老人家也阻止不了兩人相鬥:以龐涓的性格,不可能被勸退;如果勸退孫臏,豈不埋沒了人才?正直的孫臏最終消滅了奸詐的龐涓,這就是天理。

敗亦可喜

蘇東坡詩句「勝固欣然,敗亦可喜」被不少棋手當作座佑銘。很多人相信勝負皆忘的豁達心態是棋手保持良好心理質素的要訣。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敗給電腦,可能就是輸在心理狀態。梁實秋有一篇文章,描述兩個下象棋的人扭做一團,一個人騎在另一個人的身上在他口裡挖車。這令我想起2012年的行政長官選舉。

滄浪之水

莊子和屈原都具有卓越的才華。但生逢亂世,兩人都沒有能夠建立一番和自己的才華相稱的功業。兩人有截然不同的處世態度:莊子遠離官場,退隱山林,過著怡然自得的生活;屈原對懷才不遇極不服氣,沒法忍受「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最終投河自盡。

莫望昇平

「春江好景依然在,遠國征人此際行。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香港最後一任英國總督彭定康1992年到任時,我引用了魯迅這首詩,把開頭的「春」字上半部改作「禾」,用來描述當時香港的情況。回歸後的香港,大部份時間維持了穩定繁榮,甚至算得上歌舞昇平,直至最近這幾年。於是又想起那首改了半個字的詩,覺得它似乎可以再拿出來形容和比喻眼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