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措施
林鄭月娥說,10月出台的施政報告會加強處理房屋問題,又說會推出一些大膽措施。但社會等不及兩個月後的施政報告;政府有甚麼大膽措施,現在就應該出台了。
林鄭月娥說,10月出台的施政報告會加強處理房屋問題,又說會推出一些大膽措施。但社會等不及兩個月後的施政報告;政府有甚麼大膽措施,現在就應該出台了。
止暴制亂,一方面要靠警隊嚴正執法,另一方面要靠廣大香港市民,包括對政府工作不滿而參加和平示威的市民,跟暴力分子劃清界線,堅決向暴力說不。
如果破壞特區管治、衝擊「一國兩制」底線的事件不斷發生,特區政府又不能制止,中央政府便不能不採取果斷措施維護「一國兩制」,包括出動駐軍。
過去數星期每次大規模示威活動,最後都發展為暴力事件,參加和平遊行的市民成為暴徒的掩護。所有用和平、理性、非暴力方式表達訴求的市民,都應該和暴力分子劃清界線,堅決向暴力說不。
修例爭議爆發成為大規模政治風暴,政府的解釋工作做得不足只是表面原因。根本的原因是很多市民心中積聚了強烈不滿;造成不滿的是林鄭所說的在社會上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通識教育的失敗,不在於它促使學生變激,而在於它不能有效抵禦社交媒體把學生搞激。關鍵問題是怎樣提高通識科的教學效能,使能培養學生對社交媒體的免疫力。
部分反對修例的人士提出政府不可能答允的要求,並揚言不達訴求,抗爭不止。如果他們繼續抗爭,阻撓政府部門運作,損害廣大市民利益,必被公眾唾棄。
互聯網讓人們很容易收到來自各方的資訊,應該可以促進交流溝通,讓有不同立場和觀點的人互相了解;但現實卻恰恰相反,多數人都會以立場過濾資訊,選擇性地接收。
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人說,內地法治水平低,所以不可向內地移交逃犯。可是,一個地方被指「法治水平低」,在那裡犯了罪的人逃了出來,就應該讓他逍遙法外嗎?
選舉是美國最大的政治;特朗普的主要對手在美國國內,不在中國。他不能不考慮:為了對付中國,美國人民願意捱多少苦頭?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