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孩子
本港接二連三發生駭人聽聞的虐兒案。有意見認為應制訂防止虐兒法例,規定有阻嚇力的罰則。但最近的案例說明,光靠加重罰則,救不了身處險境的孩子。
本港接二連三發生駭人聽聞的虐兒案。有意見認為應制訂防止虐兒法例,規定有阻嚇力的罰則。但最近的案例說明,光靠加重罰則,救不了身處險境的孩子。
如果大灣區的發展令很多港人家庭到內地城市居住,他們的子女留在居住地上學抑或要跨境到香港的學校讀書?家長的考慮會隨著大灣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而變化;香港學校要為大灣區的港籍學童提供多少學位,也會跟著變化。
一國兩制從構想到實踐,體現了創新、務實、開放、包容的精神。二十年的經驗,本應將一國兩制的發展推上一個新的台階。然而過去幾年卻出現了令人擔心的情況,一國兩制實踐遇到很大的挑戰。
內地向港澳台居民發放居住證,是突破性、全覆蓋的便利措施。不過,已公布的資料都比較籠統;措施的實際效果如何,還要看各地方、各部門的執行情況。
港鐵沙中線工程醜聞接踵而來,特區政府公開表示對港鐵管理層失掉信心。曾經是香港的驕傲的香港鐵路公司,為甚麼會管治崩壞,誠信盡失?
居住在大灣區的港人子弟雖然可以入讀區內的國際學校,但有一部分家庭會希望子女在香港人辦的學校裏學習香港的課程,銜接香港的高等教育,甚至可以和在香港上課的學生一樣,得到特區政府的資助。
有人說取締民族黨是打壓言論自由,因為民族黨只是發表言論,沒有實際行動。對於這說法,第一個反對的應該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他絕對不會承認民族黨只有言論沒有行動。
香港民族黨的召集人陳浩天多次強調,他的組織不是空談理論,而是有實際行動的。大量事實說明,自稱「香港首個主張香港獨立的政黨」的香港民族黨,有綱領、有組織、有計劃地從事分裂國家的活動。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製作了參考文件,裏面詳細說明了十八種「土地供應選項」各自的發展效益、發展成本以及要面對的挑戰。不過,在報章上發表評論的人士,顯然有不少未有看過專責小組發出的資料。
一個負責任、有承擔的政府,制定政策時必須傾聽民意、尊重民意,但不能以民意取向為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據,不能聽到多數人說要甚麼便做甚麼,也不能因為社會未有共識而無所作為。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