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只是這等貨色?
對於梁家傑上星期日隆重其事地發表的「政制政綱」,各方面的反應只能說是劣評如潮:「親中陣營」固然猛烈抨擊,認為他提出的政制方案違反《基本法》、挑戰中央政府;「泛民主派」中的激進分子已表明方案不能接受;就連泛民中一直支持梁家傑參選行政長官的人,包括學者和傳媒,幾乎完全沒有人給他的方案說半句肯定的話,紛紛指他「空談理想」、「冒失激進」、「完全昧於政治現實」。
對於梁家傑上星期日隆重其事地發表的「政制政綱」,各方面的反應只能說是劣評如潮:「親中陣營」固然猛烈抨擊,認為他提出的政制方案違反《基本法》、挑戰中央政府;「泛民主派」中的激進分子已表明方案不能接受;就連泛民中一直支持梁家傑參選行政長官的人,包括學者和傳媒,幾乎完全沒有人給他的方案說半句肯定的話,紛紛指他「空談理想」、「冒失激進」、「完全昧於政治現實」。
特區政府已啟動立法程序,以落實深港西部通道「一地兩檢」,即在深圳灣口岸內同時設立香港與內地的海關和出入境設施,讓旅客可以一次過辦理兩地的通關手續。
多數公共政策,對社會上各階層、各方面的權利和責任都會有不同的影響,因而在得到一部分市民支持的同時,往往會遭到另一部分市民的反對。例如勞工界要求立法規定最低工資,工商界反對;工商界要求放寬輸入外地勞工,勞工界反對。有的政策,例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家禽集中屠宰、對某類商品加強規管等,社會大眾普遍支持,但受影響的行業仍會強烈反對。
即將進行的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不論「梁營」抑或「曾營」,都不會把競選活動局限於只面向選舉委員會的八百名委員,而是要面向公眾,以得到最廣大市民的支持為競爭目標。這是一場「類普選」的一對一選戰
美國傳統基金會(下稱「基金會」)今年繼續把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自一九九五年該會開始每年評定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自由指數」以來,香港一直都是居於全球首位。
正在香港訪問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向本地傳媒發表他對普選的看法。他認為,香港落實普選應循序漸進,正如一個人無論身體多壯健,要攀登珠穆朗瑪峰,至少也要四天。「有些人站在山頂,望向山腳的人,然後叫他們四小時爬上去,你說怎可能做到?」馬凱碩又指出,美國的憲法說了人人平等,但要落實普選,也用了超過百年。
一年前,當曾蔭權就任行政長官後第一次到北京述職時,國家主席胡錦濤對香港特區政府工作的評價是:「中央政府對曾蔭權和特區政府的工作是滿意的。」上月底,曾蔭權第二次到北京述職。他匯報了工作之後,胡錦濤表示,曾蔭權自去年六月就任行政長官以來,「帶領特區政府妥善地應對和處理了不少複雜的經濟、政治及社會問題,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胡錦濤又對曾蔭權說:「中央對你和特區政府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
梁家傑不可能在明年三月的行政長官選舉中當選,這是包括梁家傑本人在內的所有人都深信不疑的。這即是說,梁家傑要參加這次選舉,目的不是要成為下一任行政長官;他參選的成敗得失,不是以能否當選來作衡量,甚至不是以在八百人的選舉委員會中得到多少票來作衡量。正如他的黨友吳靄儀指出,梁家傑的必然落選,正是令他立於不敗之地的原因(吳靄儀:《顛覆小圈子利益政治的特首之戰》,《明報》十二月二十日)。梁家傑不必顧忌選舉的最終結果,在選戰中便可以專心致志地貫徹自己參選的宗旨,爭取達到參選的真正目的。
負責研究教師壓力的「教師工作委員會」,經過接近一年的工作,前天向教統局局長提交了總結報告。委員會看到,隨着大環境的轉變,包括出生率下降為學校和教師前景帶來的不明朗因素,教師既要應付繁重的日常工作,又要面對社會上不同持分者對教育愈來愈高的期望。對於教育改革給教師帶來新的工作和挑戰,並且增加了行政和文書工作量,委員會表示理解。同時,委員會肯定了教師敬業樂業的精神,指出只要工作是與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關,教師都樂意應付,處理工作帶來的壓力。這幾點觀察,相信可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同。
在剛過去的選舉委員會選舉裏,第一次積極參與的泛民主派取得優異的成績。他們的候選人不但在專業界別有很高的當選率(在七個界別裏百分之百當選),而且頗多是最高票或很高票當選,其中不少是出人意表的。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