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星島日報》雙龍會

一地兩檢,始成樞紐

廣深港高速鐵路的內地段,早在二○○五年底已動工建設,據報工程進展順利,最遲可於二○一○年內完工。即是說,香港段的興建,比內地段落後了四至五年。這跟特區政府和本港社會怎樣評估這條鐵路的價值有關。高速鐵路需以「專用通道」方式興建,全線要挖掘隧道,耗資十分龐大;運行後如果客量不足,導致嚴重虧蝕,便會成為「大白象」,備受非議。所以,政府先前一直認為,即使要把內地已決定興建的廣深高速鐵路延長至香港境內,亦只宜把它接駁至現有的西鐵,不應另建新線。但這樣一個「共用通道」方案,嚴重地限制了列車的速度和班次,令高速鐵路的價值大打折扣,結果就是令人覺得效能有限,不建也罷。

多讀歷史 減少誤解

美國《線上雜誌》(Online Journal)上星期發表了該刊副編輯謝利‧馬沙(Jerry Mazza)的文章,題為《哎,西藏七百多年來都是中國的一部份!》(Hey, Tibet’s been part of China for 700 years plus!)。文章一開始便指出,「當代一項最時髦而可能是毫無意義的議題,就是所謂中國對西藏的壓迫:『英雄』達賴喇嘛領導西藏爭取『獨立』。」作者建議,所有真正相信這種說法的人,應該看看《為我中華》網站(Index-China.com)的資料文件《西藏與中國》。

數目不明 難作選擇

《星島日報》開設的《醫療改革高清解碼》專欄(下稱「專欄」),由政府官員解答讀者提問,對釋除疑慮、糾正誤解、加深認識,很有幫助。例如專欄三月十七日的內容,簡明準確地解釋了醫療改革的目的:加強基層醫療服務,協助市民預防疾病;推動公私營醫療協作,令病人求醫有更大的自主及選擇;推動中產人士用自己負擔得來的費用到私家醫院求診,分擔公營醫療服務的巨大壓力,讓需要依靠公營醫療服務的市民亦可以受惠。

立法會議席會增加嗎?

,全國人大常委會已通過了決定,二○一二年的立法會選舉,不實行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辦法,而且功能團體和分區直選產生的議員各佔半數的比例維持不變。根據這個決定,二○一二年產生的立法會倘要增加議席,功能團體和分區直選產生的議席便要同步增加。新增的分區直選議席較易處理:不論把新增議席按人口比例分配到各原有選區,抑或重定選區劃界,都可保證公平公正。但是,新增的功能團體議席應屬於哪些界別,卻難免要引起一番爭議。

要多說醫療改革的好處

政府上星期發表了醫療改革諮詢文件,開始了為期三個月的第一輪公眾諮詢。當局指出,香港和其他所有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一樣,面對人口老化和醫療成本上漲的問題;如果不針對醫療制度內的結構性問題及早進行改革,不但醫療服務的水準難以維持,而且還會因為醫療開支不斷膨脹,佔用了社會對其他方面的投資,削弱香港的競爭力,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

地區選舉 結果難料

立法會地區選舉採用比例代表制。一般來說,跟簡單多數制相比,比例代表制的選舉結果會較為穩定,較容易預測。在簡單多數制下,某黨派得到的支持率只要有幾個百分點的升降,便可以令它贏得或者失掉大量的議席。但比例代表制按各黨派在選舉中得票的比例來分配議席,而每個黨派在連續兩次的選舉中所得的選票縱有變化,通常也不會有很大幅度的增減;因此,各黨派在議會裡所佔的議席比例,不容易出現「大起大跌」的情況。

中央對港政團政策有變?

「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進一步加強內地與兩個特別行政區在經貿、科技、教育、文化、衞生、體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我們堅信,香港、澳門同胞一定能夠把香港、澳門管理和建設得更好。」

只要選票 不要原則?

英國上一任首相貝理雅在一九九七年的大選中,領導工黨取得大勝,結束了工黨十八年的在野命運。他獲勝的原因,是在工黨內部成功進行改革,修正了工黨的路線,其中一項具體成就,就是修改了工黨黨章中體現「社會主義」原則、肯定「公有制」的第四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