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從心所欲

接種安全

2021年3月22日 香港仔《從心所欲》

本港新冠疫苗接種計劃開展已3個多星期,逾30萬市民接種了第一劑疫苗。特區政府表示,當局採購的疫苗,可以滿足全港市民的接種需求。其他地區的經驗證明,接種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死亡率;當本港的接種率達到五成或以上,政府便可以考慮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政府呼籲市民踴躍接種疫苗;但是,有關接種疫苗後出現「異常事件」的報道,尤其是幾宗「接種後死亡」的個案,令不少市民對接種產生顧慮;加上別有用心的人肆意歪曲和渲染,更進一步打擊接種意欲。據報道,不少本來準備接種的市民,受到連串負面消息的影響,改為採取觀望態度;多家安老院舍反映,院友的接種率極不理想。

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已一再向公眾說明,接種疫苗後發生的死亡個案,與接種疫苗「沒有直接關係」;至於是否會有「間接關係」,從專家的角度來看是很難絕對排除的,然而這就未能完全釋除人們的疑慮。同樣,在鼓勵人們接種時,如果只強調「效益大於風險」,不足以安定人心。

其實,幾宗「接種後死亡」的個案,死者都患有心臟病。心臟病是本港第三大殺手;拿接種疫苗後死亡的數字,跟心臟病的一般死亡率作比較,便可以找到死亡並非由接種疫苗引至的有力證據。

至昨天為止,疫苗接種計劃進行了24天,已接種人數超過30萬,佔全港人口4%。根據醫院管理局的統計,香港每年死於心臟病的人數逾6000人,平均每日16.7人。由此推算,如果沒有接種疫苗,香港每30萬人平均每天便有 0.67人(16.7人的4%)死於心臟病,24天累積死亡人數可能有16人。由於優先接種疫苗的群組包括高齡人士,已接種的30萬人患心臟病的機會只會高於全港市民平均,即是說,當中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數很可能多於16人;但事實上接種了疫苗的市民病發死亡的只有8人(7人接種了較早開打的科興疫苗,1人接種了本月10日啟用的復必泰)。這數字說明,接種疫苗並沒有增加心臟病患者死亡的風險。

人們看到「接種後死亡」的新聞而懷疑疫苗的安全性,是因為每天發生的心臟病死亡個案一般都不會見報,除非死者曾經接種疫苗。要消除公眾的誤解,最有效的辦法,是每天公布本港因心臟病死亡的總人數,然後說明死者當中有多少人曾經接種疫苗。(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