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2日 香港仔《從心所欲》
港珠澳大橋通車接近三星期,投訴之聲仍不絕於耳。通車後的第一個周末,大橋旅客人數達到高峰,當局卻未有為疏導口岸人流作好安排,在口岸等候穿梭巴士的旅客大排長龍,有的要等足兩個小時,怨聲載道。到了第二個周末,穿梭巴士增加了班次,當局又採取了措施維持口岸候車的秩序,輪候穿梭巴士的情況稍有好轉,但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大量等候接駁巴士前往香港口岸、準備經大橋返回內地的旅客,在傍晚滯留在東涌市中心,久久未能疏散;旅客埋怨候車時間太長,當區居民又覺得候車的人群造成滋擾。
兩個周末出現的問題都是同一根源:接載旅客行走大橋的公共交通嚴重不足,無法應付繁忙時段的過境人流。行走大橋的公共交通,包括跨境直通巴士和在港珠澳口岸之間行走的穿梭巴士(即「金巴」)。直通巴士把旅客從市區送到市區,只要各口岸辦理過境手續能夠維持良好的效率,這是對旅客最方便的過境辦法,而且不會在口岸區造成人流擠塞。可是不知為甚麼,大橋通車以來,跨境直通巴士的數量只及原來計劃的一半,遠未能滿足旅客的需要。於是,要遊覽港珠澳大橋的旅客,大部分只能到出發地的口岸乘撘金巴,過了橋到了目的地口岸後,再轉乘其他交通工具進入市區。這對金巴和市內接駁交通的負荷都造成壓力。
有一位議員上星期五晚嘗試經港珠澳大橋從香港前往珠海,在香港口岸乘撘金巴要等候超過一小時。他發現,每輛金巴只能載43人,半小時才開出一班,即每小時只能接載86人過橋;而從口岸過橋,金巴是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旅客完全沒有其他選擇,不像在皇崗口岸,除了黃巴,還有跨境巴士可以乘撘。況且皇崗的黃巴是一輛接一輛,載滿乘客便開車,金巴的班次卻少而疏。議員說,如果乘船,只要買到船票,就知道甚麼時候可以到達目的地;走大橋一定要撘金巴,沒法知道甚麼時候才可過橋。人們試過一次便會失去信心,覺得靠不住!
政府管理大橋的策略,只著重控制車流,避免行車太多造成混亂,發生意外。誰知控制了車流,控制不了人流;車少人多,同樣會造成混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