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從心所欲

智慧隧道

2018年11月5日 香港仔《從心所欲》

上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建議「三隧分流」,即增加紅隧和東隧的收費,同時降低西隧收費,以鼓勵原來使用紅隧和東隧的車輛轉用西隧,紓緩過海交通擠塞。這措施在社會上已討論多時,原則上沒有人反對,爭議只在於三隧收費調整的幅度。不過,經常出現嚴重擠塞的隧道,除了紅隧,還有獅子山隧道和將軍澳隧道,而使用這幾條隧道的駕駛者都知道,擠塞的原因,除了車多之外,多數車輛要停車繳費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香港政策研究所最近就香港的收費道路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使用收費隧道的車輛中,採用毋須停車的自動繳費系統的只有不到一半,其他車輛都要在收費站停車繳費。而在上述擠塞問題最嚴重的三條隧道,停車繳費的車輛所佔的比例最高:紅隧是 58%,獅子山和將軍澳隧道都是 54%。收費站增設了八達通卡或信用卡繳費等裝置,可以縮短交易時間;但使用這些裝置繳費的車輛,仍要在收費站減速、剎車,不能像裝了自動繳費系統的車輛那樣通行無阻。另一方面,為了縮小停車繳費和自動繳費車輛通過收費站所需時間的差距,所有收費道路的停車繳費通道數目,都遠多於自動繳費通道,這就造成自動繳費道路的車龍特別長;於是連自動繳費車輛也給停車繳費拖慢了。

香港政策研究所建議,所有收費道路全面實行「開放式道路收費」(Open Road Tolling,簡稱 ORT):所有車輛裝上電子繳費系統,毋須在收費站停下來繳費。這就可以縮短每一輛汽車通過收費廣場的時間,並且減少停車及開車的動作,減低燃料消耗及廢氣排放。由於汽車不再需要選擇不同收費設施的通道,毋須在收費廣場「切線」,意外事故也會減少。同時,收費廣場佔用的土地面積也可以比現在小得多。

自動繳費系統在香港已使用多年,採用的是「專用短程通訊技術」(DSRC),輔以「自動車牌識別技術」(ANPR)。有關技術已為用戶所熟悉,約有一半要通過收費點的車輛已設有車內裝置。去年《施政報告》提出要建設智慧城市,而其中一個環節是「智慧出行」;政府應在全港推行 ORT ,讓所有收費隧道成為「智慧隧道」,節省停車繳費所浪費的時間。(完)

181105.JPG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