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從心所欲

正視民意

2018年7月9日 《香港仔》

按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工作計劃,現在進行中的公眾諮詢活動至今年9月結束,報告於年底完成,向行政長官提交。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公開表示,「增加土地供應還是要靠填海」。她解釋說,她就土地問題發表意見,是要「展示政治決心,令土地供應的諮詢更為聚焦」;她又說,她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在土地房屋供應問題上「不能交白卷」。

有人拿林鄭這些言論大做文章,指她意圖左右公眾諮詢、架空專責小組;又有人揶揄專責小組白費工夫,日後提交的報告政府根本不重視。更有人問:小組的諮詢活動繼續做下去,還有意義嗎?

專責小組開展工作以來,不時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質疑,其中有兩種主要的批評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專責小組做的是假諮詢;政府對怎樣開闢土地早有定案,不過是借專責小組製造民意,為政府護航。另一種意見恰恰相反,認為專責小組在搞「變相公投」,用民意壓政府,令應做的事政府也不能做。提出這兩種意見的批評者,都是片面地看政府制定政策和諮詢民意之間的關係。

一個負責任、有承擔的政府,制定政策時必須傾聽民意、尊重民意,但不能以民意取向為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據,不能聽到多數人說要甚麼便做甚麼,也不能因為社會未有共識而無所作為。對於任何涉及多方面利益的政策,社會上一定有不同的意見;利益和理念的衝突往往不能調和,令社會無法達成共識。這時,政府就要承擔管治者和決策者的責任,按照自己的管治理念和對實際情況的判斷,作出認為最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的決定;這決定不一定是當時多數人的意見。

這不是說政府可以漠視民意;恰恰相反,要保證政策的正確制定和順利推行,政府必須掌握民意、尊重民意。以填海為例:假如政府確信增闢土地必須填海,但社會上很多人表示不同意,政府便應認真聆聽反對的理由,除了耐心解說,回應反對者的質疑,更要採取適當措施減少填海的不利影響。

不論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裏提出甚麼造地方案,專責小組開展的公眾諮詢,對於政府最終制定土地政策,仍是十分需要的、很有價值的。(完)

20180709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