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1日 香港仔《從心所欲》
立法會的議席,建制派占多數,反對派占少數。政府提出的法案,只要獲得全體或者大多數建制派議員支持,付諸表決,一定通過。
反對派並不是所有政府法案都要反對;可是,他們一定不會像建制派那樣容易贊同政府提出的政策措施。如果某項政府法案得到建制派的支持,但反對派卻認為絕對不應通過,他們可以怎樣做呢?反對派阻止法案通過的唯一辦法,就是不讓它付諸表決;那就要無限期地拖延審議法案的時間,也就是「拉布」。所以,「拉布」成為反對派進行「議會抗爭」的主要方法。
這當然是完全消極的、破壞性的。過去幾年,反對派的「拉布」手段,從起初提出大量修正案並且不斷發言,發展至不停要求點算法定人數、製造流會,以及運用不同的議事規則干擾議事程序。「拉布」花樣層出不窮,令大量議會時間不能用來議事,很多本來沒有爭議的事項也要受到牽連,不能及時處理。
這就給建制派和立法會主席很好的理由,採取斷然措施制止「拉布」,或叫「剪布」。主席「剪布」時,反對派當然要抗議,指責主席剝奪他們的發言權;可是,他們得不到很多人的同情,因為人們看到,反對派議員在會議廳裡很少是在認真地發言,理性地辯論;更多的是無理取鬧,或者使出各種古靈精怪的手段去破壞議會的秩序,令議會無法運作。
不過話說回來,建制派急於就有爭議的法案進行表決,著重「反拉布」多於就議題辯論說理,同樣會損害他們自己和整個議會的形象。而主席在辯論未有機會充分展開便斷然「剪布」,亦難免惹人非議。「拉布」和「剪布」鬥爭的後果,是泛民輸、建制輸、主席輸、議會輸;沒有贏家。
這樣說,會有人批評是各打五十大板、是非不分。然而大家應該看到,建制派和反對派各自都有市民支持。建制派的支持者固然認為反對派是破壞者,必須遏止他們的破壞行為;反對派的支持者卻為建制派憑不公平的選舉制度占了議會多數,並沒有履行監督政府的責任,一味打壓反對派。在可見的將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吃掉另一方;如果互鬥不斷,議會只能陷於沉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