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 《都市日報》 專訪
明日是「七一」回歸廿周年,亦是林鄭月娥就任特首的日子。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接受本報專訪時認為,林鄭上任後應先易後難,如先處理教育等較易凝聚共識的議題,為新政府「集民氣」,待營造有利環境後才處理政改、23條立法等具爭議議題。他又贈林鄭「通」字,盼她與港人及中央好好溝通,達至政通人和及施政通順。他又認為慶祝回歸的同時,需檢討「點解呢廿年出現一啲問題未解決」。
( 記者吳倬安、沈月蘭報道;攝影:蔡家緯)
曾鈺成認為,林鄭應先處理教育等較易凝聚共識的議題,為新政府「集民氣」,因若上任便處理具爭議的「 硬骨頭」,隨時需冒很大的政治風險,「 泛民亦都會即刻砌佢( 林鄭),唔會錫住佢。」林鄭在競選時以「新」為賣點,提出「管治新風格」和「理財新哲學」;不過林鄭新班子中,僅候任勞福局局長羅致光一名「 新血」,其餘為「舊人」,被質疑「新」在哪裏。曾鈺成認為新班子勝在「駕輕就熟」,熟悉政府運作且有長期合作經驗,毋須再花時間磨合。他又坦言,即使新班子有多名新人,亦未必能贏取市民掌聲,反而或不利施政。他又認為,羅的加入「 唔係靠佢同泛民溝通。」
多新人亦未必贏掌聲
曾鈺成強調,只要班子成員同心同德,認同和實踐林鄭的新理念,便有望落實「 新風格」;他反問:「 如果搵新面孔推舊政策,咁係咪新?」他又即興贈林鄭一個「 通」字,盼她能與本港市民及中央好好溝通,達至政通人和,管治會順利。隨着香港回歸廿周年,多名國家領導人公開說,「一國兩制」和《 基本法》在香港取得巨大成功。曾鈺成如何解讀?他認為「一國兩制」在事實上取得一定成就,香港回歸廿年仍維持繁榮穩定,國際評級亦維持在穩定水平,但並不代表「 一國兩制」並無問題。他直言,23條立法和45條訂明的普選,回歸至今仍未落實,本港青年的國民身份認同問題仍未解決,需深切反思和檢討。
談及日後新政府與泛民關係,曾直言:「CY嘅睇法就係覺得泛民本身就係搗亂,你班人就係作對; 林鄭有啲唔同睇法,佢唔會將大部分泛民睇成一定要同政府作對嘅人。」
不視泛民同政府作對
政協副主席、前特首董建華日前談到人心回歸問題,指香港雖已回歸廿年,但人心回歸需要時間,要一步步去做。曾鈺成認同此說法,指提升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才能達至人心回歸,「 如果國家對香港嘅政策真係對每一個人都最有利,不單止保障到繁榮穩定,人權、自由、民主亦保證到,年輕人自然擁護『 一國兩制』。」
中史科可教「 六四」
對於身份認同,林鄭日前稱,需在幼兒階段開始培養「我是中國人」的概念,並將中國歷史科列為中小學必修;曾鈺成認為,縱觀世界各國,愛國教育和教導本國歷史實正常不過。他又說,將中史科列為必修,在社會上無爭議,亦無謂再拖,「再過5年,『50年不變』都過咗一半。」中史科應否教授「六四」、文化大革命等容易使學生對中共反感的內容?曾指教育的本質是啟蒙而非愚民,「實事求是去教就得,讓學生自行判斷」。他又認為令學生對中國產生好感和自豪感的歷史多得很,「中史唔係只得『六四』」。
「3JT聯盟」政治不現實
早前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James Tien)建議,與曾鈺成(Jasper Tsang)和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John Tsang),組織「3個JT」聯盟,推薦人才參選。曾鈺成坦言建議在政治上不現實,「係田少講啫!我都唔知3JT係乜。」「有親選舉我淨係支持民建聯,我唔會支持民建聯以外嘅人。」他更笑言:「3個人得閒坐埋食吓飯、唱吓k,梗係無乜所謂啦!」
蔡若蓮風波考林鄭智慧
盛傳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將出任教育局副局長,教協和泛民即發聲明狠批,網上更有逾千人聯署反對;曾鈺成說與蔡交情不深,蔡是有能力的好人,對消息惹來反響感可惜。他認為,「去到呢個地步,原本無搵佢(蔡)好好哋,如果教協反對就退,會得罪呢邊;但建制呢邊教聯會一樣動員緊,如果依家縮沙,老實講呢邊又嘈!咁就考林鄭嘅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