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訪問

「香港需要強而有力的反對派」──專訪曾鈺成

2017年5月2日 第130期 《大學線》

曾鈺成快步走進會議室,身穿一身筆直的中山裝,黑色身影只有頭上幾條白髮對比,與他身後鮮豔的橙色牆壁格格不入。他坐下,把智能手機反面放在桌上,還不忘準確地調整擺放的角度,手機殼也是黑色皮革,沒有一絲花巧,令人想起他曾經的夢想,是成為一位數學家。

數學家做不成,反而搞上政治,在政壇縱橫廿載,年屆七十從未言休,卸下立法會主席一職後仍不時在報章、電視上出現。數學講求規律,他卻說自己比較放任,連想法都與中央不盡一致。或許正因如此,他雖然多次表示有意出選行政長官,最後還是失去了機會。

記者│余茵娜 編輯│蔡可人 攝影│艾博瑜

與中央想法有時不一致

年輕時在傳統左派學校任教,到1992年創立民建聯,曾鈺成可算是「老左派」,不過在今年特首選舉裏,仍不獲祝福,他在以往的訪問中提到,曾向中央表示,如果沒有人「出來」,他就會參選,中央的回覆卻是不支持。雖然未有說明原因,但曾鈺成坦言,中央希望行政長官在政治問題上與中央的想法完全一致,他卻與部分中央官員在一國兩制或香港管治問題上的想法有距離,他更不諱言:「一國兩制要成功,一定要有強而有力的反對派陣營。」他估計這是不被中央接納的原因。

從23條立法、國民教育、831框架,反對派均有阻撓,使這些政策無法實行,有些中央官員認為反對派「搞搞震」,必須予以打擊。然而,曾鈺成深知港人對中央沒有充分信心,在這些「緊要關頭」,涉及到香港人擔心的事情,就正正需要反對派發揮制衡作用。

「中央做每件事都是為了香港好,但畢竟大家有很多價值觀不同,100件事可能有一兩件是我們不想見到的,而建制派(因為相信中央一定為港人好)未必反對,唯有靠反對派頂住,令香港人不致失去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曾鈺成舉反國教事件為例,作為建制派,他並不覺得國民教育有問題,但明白有些市民有顧慮,若不是反對派反對,政府便可能已通過國民教育。

在外界看來,曾鈺成對泛民包容程度高,尤其在擔任立法會主席八年期間,更有指他與泛民「走得近」。一聽到這個詞,他立即皺起眉頭,神情嚴肅地反問:「甚麼叫做走得近?和長毛去旅行算不算?」兩次選立法會主席,泛民完全沒有投票給他,他反問「這叫走得近嗎?」他認為這些說法有誤導,他不會支持反對派,但一國兩制要順利執行,需要容許反對派的存在。

曾鈺成在多個訪問中都提到自己大半生隨遇而安。但多年擁護中央,最後卻連選特首的閘口都未能到,難道不是個挫折?曾鈺成聽罷立刻挺直腰板否認:「不是!我很開心,這是事實。」他自認理性,有阿 Q 精神,正如他在港大數學系一級榮譽畢業,卻因到左校教書而當不成數學家:「這樣挺好,至少我可以哄自己,如果做了數學家,也許是本世紀的愛因斯坦。」他表示,也許往後仍有人會說「如果當年是你做(行政長官)會更好」,不然做了之後才被批評,「很慘的」。

愛嬉笑怒罵 自認從小放任

曾鈺成說得瀟灑,但特首選戰期間,他的專欄又是謎題、又是數字遊戲,若不是耿耿於懷,會如此上心嗎?聽到這裏,曾鈺成抿著嘴笑說,有人說他「恨做」特首,又有人說他妒忌梁振英,對於這些評論他一笑置之,反問記者:「你覺得(文章)好睇嗎?(記者點頭)寫文章最緊要好睇。」他說自己是言之有物,不是「生安白造」誣衊他人,以嬉笑怒罵的心態面對嚴肅、沈悶的政治議題:「有些人一開口就說教,沒意思。」

嬉笑怒罵的心態、放任的性格,也許要從他就讀聖保羅書院說起,曾鈺成憶述求學時期做過的事:上課時吃米通,故意發出「索索聲」引老師注意;同學打瞌睡,就把他的書包一個同學接一個的傳出門外;身為風紀卻在課堂上打撲克牌、吃波板糖。如果這些發生在今日的學校,他大概已經被記下許多大過,但他直言,當時聖保羅書院校風比較自由,即使犯錯,校長都只是叫他向老師道歉,沒有甚麼嚴重後果。

這些教育造就了今日的曾鈺成。他在香港大學畢業後,本想到美國進修,因當時美國政局不穩,因緣際會下進入了親中背景的培僑中學執教鞭,從此告別研究數學之路。培僑中學比較嚴格、講規矩,他放任慣了難免有點出格,令一些老師側目,例如他不處罰欠交功課的學生、又以100元一題鼓勵學生做數學題,說起這些教學點滴,他也不禁竊笑。

活到古稀之年,曾鈺成表示,他一生做事有兩個準則,一是他認為好的事,二是他享受的事,無論是老師、校長、議員、或立法會主席,全都是以這兩個原則出發。至於特首,他指這個職位當然是好事,亦不會承認自己一定做不好,但畢竟年屆七旬,不論精力還是學習能力都有限,要做好確會十分吃力。

放下敵我 扭鬆香港矛盾之結

曾鈺成始終沒離開政治這淌渾水,即使現時沒有公職在身,仍積極研究政策。面對香港內部的矛盾和社會撕裂,他認為下任行政長官的首要工作是「扭鬆一些結」。他指,香港過去亦有不少矛盾存在,只要大家如《獅子山下》一曲的歌詞,願意「放開彼此心中矛盾」,願意互讓,一起改善矛盾。然而,近年社會各人都著重個人利益,不欲被人損害分毫,一方面港人抱怨北京干預愈來愈多,中央則抱怨港人愈來愈放肆:「港獨都出埋喇喎,(中央)放心不下,結就愈拉愈緊。」

至於結如何解?從何解?曾鈺成承認這考驗行政長官的政治智慧,他認為當權者要採取主動,如果下屆政府心態繼續如打地鼠一樣,「邊個搞事就㩒住邊個」,拿出高姿態,甚至看中央如何插手,幫忙禁絕反對聲音,就會令各方的關係一直緊張下去。他說:「我們應先抹去敵我觀念,營造和諧社會。社會和諧不是靠殺光所有你不喜歡的人。」

曾鈺成認為當權者不只要主動伸出橄欖枝,更要容許對方懷疑、甚至拒絕接受橄欖枝,不能以為一次做一個動作就能解決問題:「你(當權者)不能說:『我拿了橄欖枝出來了,給你回鄉證你又不要,如何和解?』」他說,橄欖枝並非表示和諧的手段或策略,而是心態的調整,他認為當權者要認清反對者也是政府建設一國兩制的夥伴,而非敵人。

寄語林鄭包容他人

曾鈺成認為,下屆政府處理一些具體難題時,應表現這種包容的心態,他以《基本法》23條立法為例,23條立法是香港的憲制責任,事在必行,但如何做到令香港人完全放心,不會人人自危,擔心自由和權利被剝奪,正正展示行政長官的功夫。

他成立的「香港願景計劃」在新一屆行政長官選出後,發表《基本法》23條的立法研究,建議政府分兩階段立法,先修改現行《刑事罪行條例》中有關叛國、煽動叛亂等條文,在第二階段才處理較複雜和更具爭議的項目,如竊取國家機密、禁止政治團體與外國組織聯繫等,亦要充分諮詢市民意見。

新一屆政府將於7月上任,曾鈺成稱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很有能力,惟她不太懂得欣賞身邊的人,包括沒她那麼能幹的人。他引用曾俊華的說法,如果一個人甚麼都自己做,那是一個最好的「伙記」而非領袖。他強調領袖需讓身邊不同的人發揮長處,才能把團隊的力量發揮到最好。

20170626112841318_0002.jpg

20170626112841318_0001.jpg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