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7日 《明報》 專訪
特首選委會截止提名,各界關注泛民能否搶佔300 個議席,政圈更有說法指若泛民取逾300席,或影響建制派最終有多少人參選。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指有關說法有趣,說相信起碼有3 名建制陣營有意參選者「不會自動放棄,中央叫唔出(選)便唔出」,認為各人亦會盡力爭取提名入閘,又指如上屆特首選舉中, 「亦有人堅持衝閘,但唔夠票」。明報記者何曉勤
仍未表態未算遲
4 年前的特首選舉,投票日前半年,唐英年、梁振英已先後表明參選意向,但目前除退休法官胡國興外,仍未有其他有意參選者表態。曾鈺成接受本報訪問時,有志者至今仍未表態沒有問題,「將來可入閘的,無可能香港人會唔識」,如被指有意參選的特首梁振英、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及財政司長曾俊華,曾鈺成認為「大家都知其個性」,相信參選者理念、主張清晰,公布參選時立即向社會交代便可。他指香港地方細,「落區容乜易」,故有關人士至今未表態參選亦不算遲。
指有意者各有優勢無完美
對於下任特首的條件,曾鈺成重申特首須中央信任、香港人接受,及有管治能力,要做到促進和諧、發展經濟及民生,特首須具有這3 個條件,他直言,「若有人3 個條件都100 分,都唔使考慮,他是真命天子」,但相信無人能同時在3 個條件中做到完美,3 個條件亦同樣重要、合理。他說被視為有意參選的人亦在3 個條件中各有優勢,但他拒絕具體評論,待有關人士正式展開選舉活動,講清楚其管治理念、政綱後再作評價。
曾鈺成過去曾說無意參選,數月前突指會考慮競逐特首,到早前表態若有合適人士參選,他寧可協助對方。在訪問中,曾鈺成仍未有排除出選的可能,他稱自己的立場一直無變,強調自己有自知之明,無經驗,年紀大,目前才去掌握自己不熟悉的範疇,難度亦較大,即使早前稱考慮參選,亦了解這些顧慮。
提政治願景供中央社會考慮
曾鈺成說,自己對管治、香港發展、一國兩制的實踐上,有一套看法,故成立智庫,希望這些想法能在特首選舉中提出來, 「一係有候選人願以此作政綱,否則就自己提出,就算不能成功當選,也將看法擺出來,讓中央、香港社會考慮,亦為下屆特首作參考意見」。
協助不等於拉票站台
曾鈺成坦言,1992 年成立民建聯時,便明白當選舉進行,所有提出的意見若與選舉無關,或不是候選人政綱, 「會畀人邊緣化」,他形容自己的初心現時亦無改變,強調若有合適人選,又能接受其政綱,自己非常願意協助對方,「但不等於為他拉票、站台」。他相信會有有意參選特首的人,認同他政綱、理念,但未有透露對方身分。
中央特區重建互信須「不忘初心」
近年中央與港人的互信不斷下降,曾鈺成認為,雙方都要「不忘初心」,否則難以重建互信,而特首作為中央與特區之間的橋樑,角色獨特,須處理好雙方的矛盾和差異,既要令中央放心特首可維護主權安全利益;又要贏得港人信任,令港人的權利、核心價值得以維護,形容特首在此問題的角色是「艱難而重要」。
曾鈺成舉例說,若中央認為過去對香港太寬鬆,令香港問題變本加厲,扭轉錯誤需加強控制;而港人則認為過去太天真,以為可高度自治、中央不干預,但發現中央插手干預、沒有真普選等,他說若雙方都繼續行這條路,要化解矛盾、凝聚共識有很大困難, 「若各方只認為其他人背離初心,好難返到大家有互信的地步」。
曾鈺成認為,特首的角色十分重要,因在一國兩制下,特首代表中央執行《基本法》;而他是港人選出,亦要回應社會訴求,若有政策出現港人與中央矛盾,他說特首須對一國兩制有正確理解,包括如何處理當中的矛盾等。
行政立法關係非特首一人可改變行政立法關係惡劣,有人認為特首梁振英亦有一定責任。不過,曾鈺成認為,要改善行政立法關係,不是單靠特首一人便可改變,部分問題是香港的政治狀况、環境,制度造成,他直言「無論邊個特首,要改變現况亦有困難」。
他認為行政、立法既然是互相制約,便一定會出現矛盾,目前難說成無法運作的狀態,如立法會過去一屆,亦通過逾80 條法案;通過的財政撥款亦相當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