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週刊》 只道天涼

虛言避世

2016年3月31日 《E 周刊》 只道天涼

過幾天就是寒食節,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唐代詩人盧象有《寒食》詩云:「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為一人。」詩中的「子推」,是春秋時代跟隨晉國公子重耳逃亡的介子推,又名介之推。

晉獻公的兒子重耳因逃避繼母驪姬的殺害,帶着多名隨從四處逃亡,介之推是重耳的五名主要隨從之一。一次,他們帶着的糧食給人偷光了,重耳餓得走不動,介之推割了自己大腿上一塊肉,煮給重耳吃。

重耳流亡十九年,最後得秦穆公協助,奪回晉國君主之位,成為晉文公。晉文公即位後,對跟從他逃亡的人大加賞賜,偏偏遺漏了介之推。介之推不肯自行向重耳邀功討賞,更對領賞的人十分不屑。他說:「重耳成為晉國君主,是上天注定的;那幾個人自以為立了功,簡直荒謬。偷人財物的叫盜賊,貪天之功不是更大罪嗎?下面的人把罪行說成功勞,上面的人還要加以獎賞,上下互相吹捧作假,我很難再和他們相處了。」

介之推於是帶着母親到綿山隱居,並寫了一首詩:「有龍於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於中野。」有人把這首詩拿給晉文公看,文公看了十分內疚。他知道介之推隱居綿山,便帶着人馬到山中去找。山高林密,無法找到介之推藏身之處。於是晉文公叫人放火燒山,想迫介之推和母親走出來。誰知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二人仍不見蹤影。山火熄滅後,在一棵燒焦了的柳樹下發現二人的屍體,晉文公悲痛不已,下令全國在介之推被燒死的三月五日不得生火,只吃冷食。

寒食節禁火的習俗,其實在介之推之前早已存在。不過,後世極力推崇介之推忠君愛國、淡薄名利的行為;人們寧可將寒食節當做紀念介之推的節日,不斷傳頌「四海同寒食,千古為一人」的佳話。

說介之推「忠君愛國」,相當牽強。他效忠的對象,只是在逃亡時的重耳,而當時晉國君主一直另有其人。到重耳返回晉國成為君主,介之推便離開朝庭隱居去了,沒有為晉國和文公效過力。

至於「淡薄名利」之說,也頗值得商榷。重耳流亡十九年,歷盡艱險,身邊的幾個人(包括介之推)一直緊隨不捨,最終輔助重耳返國稱王。重耳給他們論功行賞,自是理所當然。有「割股奉君」之功的介之推被遺忘了,肯定是重耳的過失;介之推為此心有不甘,也是情有可原。可是他為甚麼要抨擊受賞的人?把重耳成功回國登位說成上天注定,追隨者的功勞一概抹殺,實在有欠公允。

「一蛇羞之,死於中野」一詩,如果確是介之推所作,反映了憤憤不平的怨氣,而不是淡薄自甘的情懷。介之推假如真的不在乎功名利祿,大可悄悄退隱山林,不說罵人的話,不寫自嘆的詩,那末晉文公就不會上山尋人,不會放火燒山,介老夫人也不用為兒子賠上性命了。

(完)

160331_E_虛言避世

1 reply »

  1. 介之推十九年來除了割股一事,還有什麼功績呢?文公又為什麼忘記一個跟了他十九年的近身部下呢?其他人等是狐偃、魏犨、趙衰等都是超有名望的重臣,對晋國稱霸,貢獻極大! 介之推有相對稱的功勞嗎?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