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週刊》 只道天涼

只道天涼

2016年2月18日 《E週刊》 只道天涼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首詞的作者辛棄疾,南宋早期生於被金人佔領的山東,因參加抗金起義表現英勇,獲宋高宗賞識,任命為南宋官員。辛棄疾向朝廷提出許多北伐抗金的建議,可惜朝廷無心打仗,只派他去當地方官。他盡忠職守,政績卓著,朝廷理應給予高度評價。然而,他卻七次被彈劾,三次被免職,下半生大部份時間過著閒居的生活,於是寫了許多好詞流傳後世,成為一代詞宗。

上面這首《醜奴兒》,是辛棄疾第一次被罷官後在江西上饒閒居時所作。詞中所說的「愁」,一般人都理解為憂國傷時、壯志難酬之愁。如果是這樣,「而今識盡愁滋味」這話似乎說得太早了;更多的愁還在等著他。

有的人認為,詞的最後兩句說明了辛棄疾已對朝廷徹底失望,雖抑鬱滿懷,卻知道多說無益,不如只談天氣算了。但事實上,辛棄疾從沒放棄為南宋朝廷效忠的志願。他幾次被罷官後,朝廷一有意再起用他,他馬上欣然受命。

他第一次罷官後在江西閒居了十年,朝廷突然要派他到福建當官,他欣然前往;上任不到三年,再被彈劾免職,一閒又是八年。到朝廷再要用他時,辛棄疾已是六十四歲的老人,但他接到詔令,仍「不以久閒為念,不以家事為懷」,立即趕赴紹興就任新職。這次他上任僅一年多,又被彈劾罷免。

辛棄疾最後一次獲任命,是朝廷終於決定要打仗,於是找他出山;但詔令傳到時,他已身患重病,不能起行了。他臨終時還大叫三聲「殺賊」,精忠報國,至死不渝。

辛棄疾並沒有真的「欲說還休」。他給後世留下來的六百多首詞,都不是只談風月;當中固有描寫閒居時的田園生活和山水景物,但更多是盡訴抗金復國的決心、英勇殺敵的氣慨、壯志未酬的情懷,以至對社稷的關懷,對庸官的鞭撻。

辛棄疾多次被彈劾,罪狀離不開貪腐和殘暴。他被指「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肆厥貪求,指公財為囊橐(即口袋);敢於誅艾,視赤子猶草菅。」對於這些指控,後人的看法分成兩派。一派認為,「貪」和「暴」的指控,並非全無實據。「貪」方面,辛棄疾要負擔一個大家庭,有七個妻妾、十一個子女;他出手闊綽,開支和當官的正當收入並不相稱。至於「暴」,辛棄疾早有殺人不眨眼的紀錄,他受命於亂世,為要除暴安良,大開殺戒也未必沒有可能。

另一派則堅信辛棄疾是個好官,清廉公正,愛民如子;所有對他的指控都是誣陷。至於要誣陷他的原因,有些人認為是政治鬥爭,朝廷裡的主和派要鬥垮辛棄疾這主戰派。另有些人認為辛棄疾高傲自負,不肯阿諛奉承,得罪了權貴。辛棄疾自己也曾向皇帝承認:「臣生平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顧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

這個性格的辛棄疾,心中有話,豈會「欲說還休」?

(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