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5日 《堂前》
「當社會變得富裕後,原本隱藏在民間的文化人才就會慢慢浮現出來。」
曾鈺成用這一句話總結了對中國文化未來發展的看法。
文革後的重生
曾鈺成說,中國經歷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很多古書古跡都被摧毀。當時社會動蕩,很多知識分子都不敢光明正大地進行文化研究。雖然如此,仍然有一批人以自己方法來保留傳統文化中的各種技藝,如篆刻、書法等等。
他不諱言,有些人誤會中國內地經歷文革後便文化凋零,殊不知神州大地其實是卧虎藏龍。隨著社會變得開放,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各類人才也重新走出來,中國文化很快便重拾生命力。
內地富商原來是書法高手
曾鈺成直言,自己有兩個小故事可以分享。
第一個故事是自己獻醜於人前的事。
話說曾鈺成有次到一位內地富商的家裡,富商盛意拳拳邀請他題辭。曾鈺成受到其古文老師的熏陶,從小對書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到了中學,自己開始練習書法。多年過去,曾鈺成一有時間還是會練練字,雖說沒有登峰造極之境,卻自認為還能登大雅之堂。
來到書房,曾鈺成利用桌上的筆墨紙硯,大筆一揮,為這主人寫下了幾個字。原以為自己的字還能見人,殊不知一看地下,滿地都是這富商日常的練筆之作,卻每一份作品都比自己的漂亮不知多少倍。
曾鈺成慚愧地說道:「那次經歷讓我獻醜了。」
感嘆世上獨有的書法藝術
第二個故事是曾鈺成親身經歷的,但故事的主角卻不是他。
數月前,曾鈺成出席一個「榜書」的展覽。「榜書」是古代匾額等使用的大型書體。最早是用來榜題宮闕門額的,後來常見於公署機關、廟宇、商店以及祝賀的匾額。除此之外,榜書也是中國書法中與山林景觀結合的一種獨特藝術。
這次展覽的作品皆令曾鈺成大開眼界,想不到現在中國內地仍有這麼出色的書法家。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中文字這麼一個大字便可以是一幅藝術品。
曾鈺成說道,這就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之處,文字就是藝術品。「世上沒有其他文字像中文一樣,獨立一個字就可以成為藝術品!」
對內地未來文化發展之看法
內地社會會越來越富裕,其文化發展也會越來越快。從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就可以慢慢看到這個趨勢的發展。
在談及中國文化未來發展的時候,曾鈺成沒有分析什麼內地最新的文化發展政策,反而只是將自己遇過的一些文化奇才分享出來。
不像其他人,他對於中國的文化未來,沒有什麼經歷文革浩劫後的擔心,也沒有什麼五千年歷史的驕傲自大。他只是很率性自然的覺得文化會隨著經濟的興旺而發展起來,從他的招牌式笑容中,隱約對中國文化的未來散發出一種不輕不慢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