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730》鈺成其事

吃虧是福

2015年4月16日 《AM 730》鈺成其事

多年前我第一次看到鄭板橋寫的「喫虧是福」四個字時,心裡想:「這是騙人的哲學。你教人將吃虧當作福氣,如果人人都聽你說,樂於吃虧,那末你跟他們打交道時,佔便宜的當然是你了。」過了多年,生活體驗多了,才逐漸明白「吃虧是福」的道理。

鄭板橋對這句話有以下的解釋:「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益於彼,外得人情之平,內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不少人讀這段話時,把首兩句理解為:要盡取所有,便會受損;不害怕吃虧,才會得益。有些人更把這道理直接表達為「吃小虧佔大便宜」:「佔大便宜」是報酬、是目的,「吃小虧」是代價、是手段;要贏得最大的利益,在小問題上就不要錙銖必較。

這道理或許沒有錯,但恐怕不是上面那段話的原意。為要佔最後便宜而願吃眼前虧的人,不可能真正相信吃虧是福;他們追求的「福」,始終是要佔得便宜。他們吃虧的時候,就要計算以後要取回多少利益。一旦吃虧沒有換來便宜,或者換得的便宜未能讓他們覺得足以補償吃了的虧,他們就會失望、怨恨、憤怒、耿耿於懷,甚至要想方設法討回他們認為自己應得的利益。如斯境地,何「福」之有?

要悟透「吃虧是福」的道理,可認真想想鄭板橋那整段話的含意。自己吃了虧而讓別人得益,對方自會覺得舒服,於是「外得人情之平」是做到了;問題是自己能否做到「內得我心之安」,因而達到「既平且安」的幸福境界呢?如果根本把吃虧看作不幸,或者最多把它看成是為了謀取以後更大利益而付出的代價,那就不可能因吃了虧而感到安心,不會覺得吃虧是自己的福份了。

事事計較得失,終日提防吃虧,或者總是計算著吃了虧之後要討回甚麼便宜的人,不會是幸福、快活的人。能夠因別人從自己身上得到利益而感到高興,不介意自己的損失,就是真正的福氣。

其實,在一件事情上誰佔了便宜、誰吃了虧,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譬如與人合作,重擔子自己挑,輕活留給人家,是不是吃虧呢?人家都覺得你在吃虧,你卻甘之如飴,視之為福,那是修身的最高境界。

(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