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730》鈺成其事

政治風波

19/1/2015   AM 730   《鈺成其事》

去年底發生的「佔領運動」,是香港回歸以來第三次重大政治風波。前兩次風波,每次都引致中央政府調整對香港的政策。

回歸初期,中央政府顯得對「港人治港」充滿信心,對香港內部事務緊守「不干預」政策。第一次政治風波是2003年的「七一大遊行」。該年上半年「沙士」襲港,百業蕭條,中央政府支持特區振興經濟,推出了CEPA和「自由行」,但這「大禮」並沒有阻止一場大規模的「反(基本法)23條」示威遊行。中央政府震驚之餘,檢討了對港政策,認為要「有所為」。2004年4月人大常委會提出政改「五部曲」以及作出關於2007年行政長官和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2005年提早更換行政長官,就是「有所為」的表現。
第二次政治風波是2012年夏季的「反國教」事件。「要重視對青少年進行國民教育」的要求,是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香港回歸10周年慶典時提出的。其後時任行政長官的曾蔭權在連續3年的施政報告裡都說要加強國民教育,2010年更宣布要設獨立必修科,成立委員會制訂課程指引,準備2012年推行。

不料2012年第4屆特區政府就任不久,便爆發了由中學生和家長帶頭的反國民教育示威,而且聲勢愈來愈大。政府節節退讓,最終宣布擱置課程指引。在同一期間,遊行示威的對象從特區政府擴展到中央政府駐港機構「中聯辦」。示威者舉起英治時期旗幟,展示「中國人滾回中國」等標語。此外還有多宗敵視訪港內地旅客的示威行動,港人和內地旅客之間發生多次衝突。調查顯示,港人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感跌至極低。

這些現象在北京引起的反應,可以從2012年11月胡錦濤向中共十八大所作的報告看到。報告指出,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方針政策,根本宗旨首先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然後才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突出地有別於以前的提法。報告又強調,堅信香港同胞「一定能……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國人的尊嚴和榮耀」,針對性十分明顯。這種種抗拒「一國」的表現,令中央對香港管治權落在誰人手上的問題十分擔憂,對香港的政制發展採取更保守的立場。(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