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訪問

曾鈺成:中央料將收緊港政策 港人遇硬抗爭愈強 恐惡性循環

2014年10月8日 《信報》專訪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憂慮,持續多時的佔領行動很可能令中央對港政策日後收得更緊。他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一國兩制本身存在矛盾,必須靠兩地互信才能順利運作,但近年「反國教」等連串事件,卻令北京更加擔心。曾鈺成憂慮北京愈是收緊,港人的抗爭意識愈強,最終走入惡性循環。

曾鈺成相信,就算是北京或特區政府內的鷹派也不願見到佔領行動演變成大規模流血事件,他希望各方保持頭腦清醒,避免悲劇發生(詳見另稿)。

曾鈺成接受專訪時直言,中央日後收緊對港政策的可能性好大;他解釋,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被視為保守的決定,是因為自2012年「反國教」事件,北京已愈來愈擔心香港與其對抗。

扶助經濟不領情 對抗心增強

「由反國教、驅蝗到中港矛盾(問題),令中央覺得我做了這麼多事幫香港的經濟發展,個人遊、CEPA等,經濟上幫到手都做,你卻不領情,反而和北京對抗的情緒愈來愈明顯。」

曾鈺成說,港人試圖游說北京「香港人務實理性,不會選出和北京對抗的人做特首」;但他反問近日發生的事「令北京真正放心,相信港人不和中央對抗,抑或倒番轉?」

他指出,佔領人士要求人大常委會撤回政改決定和特首梁振英下台,均是針對中央,港人希望北京明白他們受軟不受硬,但北京可能憂慮這是得寸進尺,「搵夠多人上街,你話要咩就咩,咁點得?」

曾鈺成坦言,一國兩制內本身存在矛盾,例如港人最終可普選特首,但特首也須得到中央任命;人大常委會有權解釋《基本法》,但按照普通法制度,法律的解釋權在法院。

他強調,類似矛盾必須靠中港雙方互相信任、互諒互讓來解決,若各走極端,一國兩制難以順利運行;若欠缺互信、互相提防,中央愈收愈緊,港人的抗爭意識愈強烈,更將走入惡性循環,對於一國兩制實踐造成很大困難。

一國兩制存矛盾 須互相信任

曾鈺成認為,一國兩制白皮書其中一項明顯訊息,是中央覺得回歸17年,中央過分寬容,令香港未充分尊重其權力。他舉例,《基本法》第17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立法權,制定的法律須報人大常委會備案;除非人大常委會徵詢基本法委員會後,認為法律不符合關於(1)「中央管理事務」及(2)「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係」的條款,才可將法律發回。曾鈺成稱,《基本法》頒布初期,不少中央官員強調,這是高度自治的表現,因為不涉及上述兩項內容,「中央不會管你」。

不過,白皮書關於「中央依法直接行使管治權」的章節,列明人大常委會對港制定的法律有監督權,曾鈺成說:「以前不強調這些,現時卻強調,即是說『你不要亂來,我有監督權,睇住你』,讓人感覺態度改變了。」

曾鈺成坦言,本來寄望2017年特首普選是改變的契機,「讓大家見到,個別泛民出來(參選),無事喎,不是和中央對抗喎」;惟現時的形勢較以前艱難,但也不能放棄,要重新探索出路。

採訪、撰文:江麗芬、梁家欣

官員學生會面前宜先溝通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預計,佔領行動仍會持續一段時間;他期望特區政府和學生公開對話前,雙方能做好溝通工作,了解彼此的底線,否則會面難以成功。他又透露不少有心人正協助雙方調停,相信政府和學生早前舉行預備會議,已涉及一些斡旋工作。

曾鈺成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佔領行動的發起人也未必料到,今次佔領規模之大,因而他們相信有條件向中央和特區政府提出較高的要求;但他認為,有些要求是中央絕不會同意的,若群眾運動能迫使中央改變政改決定或令特首梁振英下台,等於宣告港版「顏色革命」成功,「中央一定不會讓這發生」。

曾鈺成相信,佔中三子、學聯和學民思潮也明白,佔領行動愈拖下去愈不利,因為行動總有筋疲力盡的時候,對社會各方的損害亦愈大。他透露,過去一星期收到很多電郵和訊息獻計,尋求事件圓滿解決,他引述署名「一群中大同學」提出四點:
(1)特區政府承諾與北京商討出一個更接近示威者口中要求「真普選」的優化普選方案;(2)承認現今提出的方案與市民期待仍有距離;(3)承認現今大量民眾上街,警方處理不當是一大誘因;(4)派出問責官員就清場手法引起民眾不滿負責。曾鈺成形容,上述建議都是溫和的,但擔心佔領者收不收貨。

曾鈺成坦言,現時暫未找到政府「啃得落」而示威者滿意的方案,加上目前無人可號召佔領行動的去向,難以保證所有人滿意。

他認為,政府與學聯舉行的預備會議,在哪裏對話、對話形式、「找張四方枱還是圓枱」都可討論,但這些都不是最核心問題:「如果咁辛苦安排到會面,但坐低完全不合嘴形,學聯提出若干要求,政府全部不答允,反而仲弊,畀個理由大家再出來(示威)。」

他希望政府與學聯公開見面前,先做好溝通工作,例如學聯提出五點要求,也要心中有數,哪些是政府可接受,否則當眾之下,雙方難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曾鈺成相信,預備會議除了討論對話的原則外,亦有斡旋工作,令正式會面不致一事無成。他又希望雙方不要意氣用事,政府不要武力清場,佔領人士則應留有餘地,不要去得太盡,迫政府出手。

沿用八分一門檻 泛民拒曾鈺成提議

曾鈺成曾建議2017年普選,維持八分一的入閘門檻,讓泛民主派也有機會參與,然後由提名委員會揀出閘人選,並希望日後可改變選舉安排。
他說,曾向外國政治人物或傳媒提出這建議,均獲正面回應,惟向泛民提及時卻只得到「無得傾」的回應。他說會繼續游說泛民,更提議外國使節可向泛民游說。

京官政改口風轉變

曾鈺成說,希望透過第一道參選大門─入閘入手,維持現時選委會八分之一的提名安排,讓泛民主派也有機會參與;他指出,這建議令提名過程中有風險變數,泛民參選人若表現好卻無法出閘成為特首候選人,會令人質疑選舉制度;另一方面,也有機會讓中央知道,泛民參選人也願意與中央合作,符合愛國愛港的條件。

他又認為可討論日後選舉辦法是否可改變,指出中央官員口風也有轉變,過往傾向一了百了、不想經常討論政改,但近日見到特首梁振英也公開表示2017年並非終極方案。曾鈺成又說:「有些泛民『狼』啲,要求2022年畀真普選,今天睇好艱難,但起碼有討論基礎;唔得,咁2027 年又得唔得,同埋咩叫真普選呢?」

很多人建議普選提委會、把提委會部分界別由公司票轉為個人票,他認為這都是難以實行,因為中央不會接受大調整。

不過,自從8 月31 日人大常委就香港普選作出決議後,他一班為政改着急的朋友,都着他暫不要提出這建議,否則是「迫泛民表態否決」,而他試過後確實碰上一鼻子灰。

他說,曾經私下向一些泛民提出,得到的即時回應是「唔聽、唔聽,我哋實否決,無得傾」。但曾鈺成說,待政治氣氛好轉後會再嘗試。

為游說泛民,他還笑言會「調動埋啲外國勢力」,因為一些外國使節曾主動問他有什麼事可幫忙,他便建議對方向泛民游說接納其建議,總好過原地踏步。

擬成立智庫 與政黨掛鈎

另外,曾鈺成早前到美國考察當地的智庫運作,稍後也會到內地與智庫見面,他初步認為香港可嘗試成立一個與政黨掛鈎、推動政治而非純學術型的智庫,他相信成立智庫也可配合未來普選。前任特首董建華也表明會成立智庫,曾鈺成說到美國前曾與董建華見面,但對方沒提及此事,又說「若果佢講我就唔會做」。

0a46f-a10001_1

f9cde-a10003_1

20141008_HKEJ_3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