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8日 《明報》專訪
人大常委會對政改的決定,令中間派失望、希望幻滅。過去一段日子一直力倡對話,曾多次做中間人拉攏各方出席政改飯局,又發起泛民、建制溫和派39 人聯署聲明的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表示現時要爭取泛民支持令政改通過十分困難,但強調政改原地踏步,各方都是輸家,甚至打擊港人、國際社會對一國兩制的信心。
他理解民主派認為在人大框架細節下商談沒意思,期望各方可在例如是否終極方案等問題上,重新開啟對話。明報記者何曉勤
認過去想法或太天真
曾鈺成上周五接受本報訪問,被問到有否對人大決定失望,他沒正面回應,但承認自己過去想法或太天真、理想化:中央、民主派都有共同落實普選的理想、使命,可加深了解、信任,共同制訂普選方案。可惜政改並無如他所願地發展。曾鈺成認為,一國兩制要成功,中央與泛民需互相建立信任關係,直言泛民要承認中央有憲制權力, 「白皮書所講的是事實,坦白講,中央撕咗《基本法》都有權,你不能當中央無到」;但中央亦要尊重、接受泛民在港的代表性,因為泛民獲相當部分市民支持。
爭泛民支持難只盼「物極必反」
曾鈺成說完全明白中央顧慮,回歸後數十萬人上街反23 條、前年大規模反國教科行動,在中央眼中都是與中央對抗的情緒,或令中央擔心普選後反對派當選的風險,中央評估輕重及風險後,作了現時的人大決定。他坦言要爭取泛民支持十分困難,只能期望「柳暗花明、去到物極必反能返轉頭」,但強調現時仍應努力, 「若現時講失望、放棄,是不可取的」。
可商談「今次是否終極方案」
雖然泛民表明否決方案,但曾鈺成仍期望在人大框架內,大家不會關門, 「任何建議,只要沒與人大決定牴觸的都可傾」,他說理解泛民會認為討論提委會等細節已無意思,但大家仍可想想,有什麼實質討論促進政改達成共識,如今次是否終極方案? 「政制應與時並進,日後可作改變,但如何具體講明,(對泛民)留番希望,也可以探討」。
社會對「袋住先」還是原地踏步有極大分歧,曾鈺成強調從香港政治環境看來,若2017 年不能落實普選,現時面對政府管治上困難、行政立法關係惡劣等,只會愈來愈惡劣,甚至嚴重影響、打擊港人及國際社會對一國兩制的信心, 「如2017 年唔得,大家都會覺得普選遙遙無期……好多人認為或以後都無(普選)」,強調原地踏步,各方都是輸家,又說「拉倒政改不會令中央對港政策更靈活、寬鬆;若通過,爭議可放下,製造新契機,令泛民與中央溝通」。
先落實後改善較易
曾鈺成認為,現時的普選未達到泛民爭取的目標,但相信向前行先落實普選,日後爭取改善會較易,因落實普選後「不能返轉頭」,即使現時對提名有限制,日後亦有可能改變;若原地踏步, 「好難想像5 年後,中央會抹走人大決定,提出泛民滿意的方案」。他說即使2012 年唐、梁之爭已是真競爭,普選時更是「在全港市民面前打」,他相信日後參選特首的人,都要面對政改的提問,需作承諾。
政改倘差一票必投票再辭議員職
4 年前討論政改時,曾鈺成表明若只差一票才令政改通過,他將不惜辭去立法會主席一職,然後投票支持,最終這局面毋須出現,因民主黨支持足令當時政改順利通過。今日泛民聲言必定否決政改,被問到若政府最後關頭跟他說政改差一票便能通過,曾鈺成想法可會與4 年前一樣?曾主席毫無懸念地回應「一定投,然後辭職」,但今天表明除立法會主席外,議員席位也會一併辭去。
稱否決政改對香港傷害極大
曾鈺成去年說,若政改方案只差一票才能通過,證明方案爭議大,即使政府「夾硬通過」亦不能解決管治問題,他暫不適宜說辭職投票;一年後,曾鈺成則明確說自己「一定投,然後辭職」。他解釋當日雖然曾說勉強通過方案無意思,但現時衡量輕重後,始終認為政改方案不能通過將對香港傷害極大, 「如果只差一票,我不去投而令政改否決,講唔通」。
辭主席違競選承諾「再做議員無意思」
若要投票支持政改,曾鈺成明言會辭去議員席位,他說2008 年當選議員後,其後競選立法會主席時承諾「三不」(不投票、不參加黨團、不評論政事),故當日若要為政改投票,是違反競選主席的承諾,但今次不同,因2012 年立法會選舉,他參選時便表明會競逐連任主席,故他辭去主席便違反對選民的選舉承諾, 「若我辭去立法會主席,再做議員都無意思!」
政改方案爭議,泛民聲言或在議會內外展開一系列抗爭,包括拉布,被問到會否擔心議會運作癱瘓,曾鈺成相信所有政黨都要受社會約制,若議員行為嚴重損害社會利益,選民亦不願見,認為議員都會考慮下次選舉結果,如數月前財委會拉布,令民生議案未能通過,議員亦會受壓,最後瑪麗醫院重建等撥款便在最後一刻通過。曾鈺成說, 「不敢講到時會發生什麼情,但太過分,社會會有反響。」
聯署39人未全灰心繼續努力
上月初社會鋪天蓋地討論佔中、反佔中爭論時,曾鈺成等39 人聯署聲明,促請社會各方理性討論,就普選尋求共識,現時看來,聯署起不了任何作用,社會情緒隨人大決定更趨負面,泛民抗爭行動一觸即發、普選命懸一線。曾鈺成說,聯署的39 人仍會盡力而為,幸好人大決定「未至於令所有人(39 人)都灰心失望」,他們仍會繼續努力,繼續拉攏各方商談,但坦承現時「諗到的(促成各方商討、達成普選)唔多」。
曾鈺成被認為是39 人聯署聲明的發起人,當日聯署公布後,有人解讀聲明打擊了反佔中的聲勢,部分聯署的建制派盛傳事後遭有關人等「照肺」。曾鈺成說,有人批評該聲明是「各打五十大板」,被反佔中者質疑為何指反佔中有錯,但曾鈺成解釋,這份聯署「一板都無打」。
認聯署理念或許一廂情願
曾鈺成指商討聯署時都很小心,當時大家走在一起因對政改「心焦如焚」,希望能減低兩方對立、促進對話, 「當時仍不知道會有8.17 反佔中遊行,聯署無意反對反佔中,但亦不認為要譴責參與佔中投票的數十萬人」,故當時考慮即使社會反佔中, 「但簽完名( 反佔中) 都要繼續傾」。
曾鈺成說,或許39 人聯署的理念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最終社會並無出現樂意商談的情,但政改一日未表決,大家仍努力爭取對話。
曾稱六七暴動助改革 綜觀世局佔中難免令中央擔心
建制派一直力斥佔中違反、破壞香港云云,曾鈺成指出,相信發起佔中者並非要建立與北京對抗的力量, 但現實上恐怕大家會「諗錯方向」,客觀效果是令中央認為佔中者要威迫中央接受他們的意見;而環觀世界各地政局,難怪佔中會令中央擔心香港出現顏色革命。
曾鈺成坦言,中央會認為「如果你逼我就要聽(接受你意見),等於鼓勵」,大家日後繼續以這手法威脅中央。他說若佔中者要凝聚社會力量逼令中央改變,只會有反效果,令中央認為「無退路」。
近日網絡出現曾鈺成當年現身亞視節目《龍門陣》的片段,曾鈺成在訪問中說沒有六七暴動,港英政府1970 年代都不會作大改革,大搞福利。
被問到佔中可會令中央改變?曾鈺成說,如以六七暴動作比較是令人擔心, 「現時處境係咪去到咁地步?」
他至今仍相信,探討六七暴動的前因後果,的確令社會出現正面改革,但強調並非主張只能用這種方法帶動改革。
非付大代價才可改善社會
曾鈺成說,需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 「希望年輕人不要認為,不經過激烈行動,甚至引發社會動亂,才可逼出好的發展前景」,因社會未必需付出這樣大的代價,也能改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