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1/2013 AM 730 《鈺成其事》
自列根開始,美國歷任總統都十分重視政治公關,通過向傳媒發放掌控的訊息,為自己塑造正面形象,掩飾或淡化不利的新聞。《紐約時報》在1980年代創造了spin doctor這名稱,用來指那些受僱為政治人物編造新聞、擺弄傳媒報道的人。這名稱現在一般譯做「政治化妝師」。
末代港督彭定康十分懂得政治化妝的重要性,特地從英國帶來自己的政治化妝師,在身邊組成了一個十分緊密的、經常處於作戰狀態的政治化妝團隊。本地傳媒給它一個更為簡潔傳神的名稱,叫做「心戰室」。心戰室除了不時以「吹風會」的形式,向記者發放對彭定康有利的訊息外,更在每天早上參加由彭定康親自主持、主要官員都出席的會議,聽取有關當天傳媒主要內容的報告,決定那些問題需要回應、怎樣回應。這個風雨不改的晨早例會,被戲稱為「早禱會」。憑著心戰室和早禱會,彭定康政府一直穩佔輿論優勢,所以雖是末代政府,仍能維持強勢管治,並且在和中國政府的政治論戰中一直處於上風。
回歸後,特區政府保留了早禱會的習慣。但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對政治化妝不感興趣;他相信埋頭苦幹、多做實事,就是良好管治。他沒有像彭定康那樣搞心戰,早禱會也不出席了,交給其他官員主持。結果呢?不論他多麼努力,不辭勞苦,輿論總是對他不利,民望總是不斷下滑,結果要提早離任。
曾蔭權接任行政長官後,馬上組織自己的政治化妝班子,重建心戰室,恢復早禱會的功能。曾蔭權在心戰方面的道行,跟彭定康還有一段距離,但由於他帶頭重視,整個管治班子都有較強的心戰意識,每項政策出台之前,負責官員都要仔細評估社會各方面的反應,設計宣傳策略,擬訂回應口徑,以及布置有利輿論。不管人們對曾蔭權政府施政得失有甚麼評價,應該說,在他任內的大部分時間,特區政府在輿論上很少陷於被動,施政基本順暢。
事實說明,心戰不能代替良好管治,但在今天的政治環境,管治者縱有造福人民之心、建設宏圖之志,倘完全缺乏心戰意識,很容易讓輿情成為施政的障礙,事事舉步維艱,更談不上良好管治。
分類:《AM730》鈺成其事, 報章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