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6日 《明報》 名人教英文
每年禮賓府均會舉行授勳典禮Honours and Awards Ceremony,今年共300 多人分別獲頒大紫荊勳章,金、銀、銅紫荊星章,或獲其他嘉獎。大紫荊勳章英文叫the Grand Bauhinia Medal, 縮寫GBM;金、銀和銅紫荊星章分別是Gold Bauhinia Star (GBS) 、Silver Bauhinia Star (SBS) 和Brass Bauhinia Star(BBS)。
這套授勳及嘉獎制度叫Honours and Awards System,是仿效英國的。英國政府對以不同方式為大英帝國效力的人(包括香港人)頒授勳章,稱為(等級從高至低) GBE、KBE、CBE、OBE 和MBE,其中BE 代表British Empire,各勳銜的第一個字母依次代表Grand(Grand Cross, 大十字) 、Knight (Knight Commander,爵級司令)、Commander(司令) 、Officer ( 官佐) 和Member(員佐)。這些勳章統稱為Order of the BritishEmpire,這里的Order 即勳章。
現在的金、銀、銅紫荊星章,就叫做Order of the BauhiniaStar;大紫荊勳章屬另一較高級別, 叫Order of the GrandBauhinia。
獲授勳的人,可在自己的名字後面加上代表勳銜的字母,如Chan Tai Man, BBS,就像Sir Y.K. Kan, GBE 那樣,這是英國的一貫叫法。不過,如果要在中文姓名後加上中文的勳銜,便有點彆扭。這除了因為中文勳銜沒有方便的簡稱, 還因為CBE、OBE、MBE 等英國勳銜是受勳者的名稱(Officer、Commander、Member 等) ,但特區政府頒授的GBM、GBS、SBS 或BBS 等,代表的卻是勳章的名稱而不是受勳者。
所以若陳大文先生獲頒MBE,成為Chan Tai Man, MBE,人們可以說Mr Chan is an MBE。但若陳大文成為Chan Tai Man,BBS, 則不能說Mr Chan is aBBS;介紹他的時候,也不好說「陳大文,銅紫荊星章」。
大紫荊勳章的受勳者,現在習慣了叫「勳賢」,這是個古詞,指有功勳有才能的人,如「高錕教授,大紫荊勳賢」。至於獲紫荊星章者應否稱為「金(銀或銅)紫荊勳賢」,則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