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3日 商業電台《不平平則鳴》
行政長官答問大會,與平常的立法會大會有什麼不同?
行政長官每年有幾次到立法會進行答問大會,這做法是由以前的港督彭定康開創,彭定康之前並沒有行政長官或港督,到立法局答問的做法。當時,彭定康在發表施政報告後,便會在接著的一天去到當時的立法局,回答議員就施政報告提出的問題。後來,大家認為這種答問的方式都有好處,於是除了施政報告外,彭定康便每年有幾次到立法局答問。回歸後,行政長官亦沿用此做法,每年有數次在立法會答問。
行政長官的答問,與官員平日到立法會回答議員的質詢,最大分別是,官員回答質詢前,一早便收到提交的問題,能做好準備並有正式的書面回覆。但行政長官的答問,往往要到立法會後,當場才聽到議員的問題。不過,當然他可事先估計議員關注的問題,做足準備,但怎樣說也是與書面回應不同。結果,很多時便會即場考行政長官的政治智慧,亦可讓市民知道,政府當局對公眾關心的議題的主要理念。不過,答問大會的實際成效就見仁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