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5日《星島日報》雙龍會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前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會上指出,今年三月下旬以來,台灣局勢發生了積極變化,兩岸關係發展面臨多年來難得的歷史機遇。海協會新任會長陳雲林表示,海協會與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的商談即將重新開始,有關兩岸周末包機以及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兩項商談,有望取得積極成果。
例如特區政府指出,當大陸的企業有機會到台灣發展,而台灣的企業又可以在更優越的環境下到大陸投資,兩岸將湧現出大量成功、成熟的企業,如果他們踴躍來香港上市,將成為促進香港金融服務業發展的龐大力量,提高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再如仲裁服務:隨著兩岸經貿活動日趨頻繁,商業紛爭必然增加,對調解和仲裁服務的需求將愈來愈大。特區政府表示要致力增強香港在國際仲裁業務的競爭力,把香港發展為亞太區的國際仲裁中心,為兩岸企業紛爭提供中立可靠的仲裁服務。
這些都是我們期待兩岸加強經貿合作關係時給香港提供的機遇。不過,在期待機遇的同時,我們也應注意新形勢帶來的威脅。例如,剛卸任香港機場管理局主席的馮國經便指出,在評估兩岸通航對香港航空業的影響時,不能只看到香港失去了經香港轉飛內地的台灣旅客;更大的威脅,是台北很可能取代香港,成為南中國地區的航空樞紐。台北桃園國際機場去年旅客流量二千多萬人次,只有香港國際機場的一半;但一旦台灣與大陸直接通航,大陸旅客經台北轉飛北美,比南下香港更為順路,加上台灣早已全面開放航權,在開設連接大陸與外國的航線上佔了競爭的優勢。所以如果香港不急謀對策,將來很可能失去南中國航空樞紐的地位。
海峽兩岸關係積極發展,當是絕大多數華人包括香港市民樂於見到的,並且也肯定有利於香港的發展。然而,香港要充分把握兩岸新關係帶來的機遇,便不能故步自封,不能無所作為,要在新的格局裡尋找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在鞏固和加強原有優勢的同時,爭取建立新的優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