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雙龍會

中央對港政團政策有變?

2008年3月6日《星島日報》雙龍會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天向全國人大提交的政府工作報告,跟往年一樣,在最後一部分有一段關於香港和澳門的話。今年這段話的特點,可說是「沒有甚麼特點」;整段文字如下:

「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進一步加強內地與兩個特別行政區在經貿、科技、教育、文化、衞生、體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我們堅信,香港、澳門同胞一定能夠把香港、澳門管理和建設得更好。」

這段話,基本上是中央政府關於港、澳的標準說法,沒有針對當前形勢加上任何特殊的訊息。按「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的傳統智慧,國家領導人對香港沒有新的說法,應是好事,起碼反映中央政府對現狀感到放心。況且,沒有新的說法,就不會引起新的猜測,誰也沒有文章可做。

首次提及「政團」

倒是賈慶林提交的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談及對港澳人士的團結聯誼工作時,有一句話卻是新的。賈慶林說,政協要「加強與香港、澳門政團、社團及代表人士的聯繫,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國愛澳力量」。我且不避妄加猜測之嫌,拿這句話來在這裏做點文章。

這句話裏最矚目的是「政團」二字:這個名稱是第一次出現在中央政府的正式文件裏。內地除了中國共產黨一個執政黨之外,還有八個「民主黨派」,以及多個「人民團體」如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全國青聯等;它們都不叫做「政團」。至於香港的政治組織如民建聯、自由黨和民主黨等,眾所周知,中央官員從來不會把它們稱為「政黨」,而「政團」這名稱,也是近年才逐漸在一些非正式的場合裏使用。政協常委會的報告現在用上了這名稱,不但等於給香港的政治組織「正了名」,而且確立了這些組織在中央對香港政策裏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賈慶林說要加強與香港政團的聯繫,並沒有把「建制派」和「反對派」的政團加以區別:譬如,他並不是說加強與「愛國愛港政團」的聯繫。這是否意味着,對於香港反對派陣營裏的政團,中央政府認為也應該加強聯繫呢?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含意,那就是一項重大的政策轉變了,因為中央政府至今並未與反對派政團有過正式的接觸,更不要說加強聯繫了。

政協組織加強聯繫

或許這只是自作聰明,穿鑿附會,賈慶林的話根本沒有這樣的用意;畢竟他後面還有一句要「發展壯大愛國愛港力量」,不可能對兩個陣營的政團同等看待。再說,假如中央政府真的要改變對香港反對派的態度,也不會只通過政協常委會的報告來透露吧?

但另一方面,香港的反對派政團有它們的社會基礎,這是中央政府清楚知道的。而反對派當中有很多人──應該說是他們的大多數──都符合「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條件,都應成為中央所說的「愛國統一戰綫」的組成部分﹝註﹞。在這個基礎上來看,政協組織,以至中央政府開展和加強與這些政團的聯繫,不正符合「統一戰綫」的原則嗎?(完)

註:政協章程總綱第一段:「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進程中,結成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少數民族人士和各界愛國人士參加的,由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組成的,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在內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綫。」

20080306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