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8日《星島日報》雙龍會
這是政府財政盈餘破歷史紀錄的預算案;這是選舉年的預算案;這是特區第三屆政府的第一份預算案、新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編製的第一份預算案。
自稅務學會和會計師公會上月初發表估計,指政府上年度的財政盈餘達一千億元以來,社會上「還富於民」的呼聲不絕於耳。昨天曾俊華正式公布,財政盈餘果然有一千一百多億元,是香港開埠以來最高。而他的預算案就「促進長遠發展」、「支援弱勢社群」、「藏富於民」和「未雨綢繆」四方面提出了多項措施,受惠者遍及各階層的大多數人士。正是「長袖善舞」,這數十項成本合計七百多億元的「派錢」措施,即使不能令每一個市民感到滿意,也足令多數人同意符合了曾俊華提出的「理財信念」──有社會承擔、可持續和務實──了吧。
距離立法會選舉只有半年,預算案裡如果提出爭議性的政策措施,就等於為反對派攻擊政府提供彈藥,不但建議難獲通過,而且可能影響政府的民望,令建制派在選舉中吃虧。另一方面,對於人所共見的有待解決的公共財政問題,如果因為害怕爭議,避而不談,就顯得缺乏「社會承擔」了。所以,預算案演辭裡還是要點出問題,但要審慎處理。
例如稅基狹窄的問題,已提出多時。年前特區政府嘗試拋出開徵銷售稅的建議,結果遭到壓倒性的反對而要宣告放棄。本來,庫房收入豐裕,正是以寬減直接稅和增加福利津貼來換取市民支持開徵間接稅的有利時機;但大選在即,政府當然不會冒著政治風險提出稅制改革的具體建議。預算案演辭於是交代一句,說當局會「繼續研究擴闊稅基的方案」。
同樣,儘管政府有意改革「生果金」計劃,引進入息審查機制,但有關建議一定會引來很大的爭議,所以還是要進行諮詢;而在諮詢之前,先給每位正在領取「生果金」的長者贈送三千元,以平衡人們對金額不獲提高的失望情緒。又如醫療融資亟需改革,否則公共醫療開支不斷增加,政府終將不勝負荷;但是,政府和私人之間對醫療服務的財政承擔日後將有什麼改變,尚有待諮詢公眾後決定,政府縱已有傾向,亦不宜在預算案提出;所以只承諾將來「輔助融資方案」落實後,政府從財政儲備撥出五百億元推動醫療改革。這種取態,可以盡量減少爭議。
前三任的特區財政司司長,雖然都要按《基本法》辦事,奉行審慎理財原則,但他們各自發表的預算案演辭,都帶點個人風格。曾蔭權以「八字真言」作演辭的標題,畫龍點睛地指出當年特區的經濟環境和政府的理財方針;他又喜歡在演辭裡以較長篇幅討論理念和原則問題。梁錦松的預算案演辭較多感性字句,他憶述「穿膠花」的日子,並用《獅子山下》的歌詞勉勵港人,一時膾炙人口。唐英年在經濟好轉時接任財政司司長,他強調自己來自商界,預算案演辭返璞歸真,實而不華,盡顯港商務實作風,港人普遍受落。
曾俊華的背景跟曾蔭權較接近,風格也反映了長期在政府服務的經歷。他對「理財信念」的論述,頗有曾蔭權之風。但那題為「勇於面對、敢於希望」的結語,情理並茂,也有點梁錦松的味道。曾蔭權的幹練、梁錦松的熱忱,還有──可能是最重要的──唐英年的福氣:曾俊華倘集三者於一身,當是出色的財政司司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