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雙龍會

只要選票 不要原則?

2008年2月21日《星島日報》雙龍會

英國上一任首相貝理雅在一九九七年的大選中,領導工黨取得大勝,結束了工黨十八年的在野命運。他獲勝的原因,是在工黨內部成功進行改革,修正了工黨的路線,其中一項具體成就,就是修改了工黨黨章中體現「社會主義」原則、肯定「公有制」的第四條。

對於黨章裡的這項條文,工黨內部其實已爭論了數十年。一九五九年,工黨接連在三次大選中落敗之後,當時的黨魁蓋茨克爾(Hugh Gaitskell)便認為這第四條不合時宜,嚇跑了許多選民,建議要把它修改。但是,修改建議並沒有獲得通過。事實上,當時的工黨裡有強烈的意見,反對為了爭取選票,對原則問題作出妥協。

在一九五九年的大選裡,工黨首次聘用了民意調查專家協助策劃選戰。民調專家阿伯拉姆斯(Mark Abrams)向工黨領導提交的選舉策略備忘,第一句話就說:「這項﹝競選﹞工程的目的,是要令工黨贏得大選。」阿伯拉姆斯以為,這是理所當然的;誰知這句話卻被不少工黨高層人士視為異端邪說!工黨在該次大選慘敗之後,一名核心人物克羅斯曼(Dick Crossman)鄭重指出:「那些強調參選目的純粹為了贏回職位的人,不但誤解了英國社會主義的本質,也誤解了英國民主的運作。」

其後,黨章第四條多次被認為是令工黨在大選中失利的罪魁禍首,但始終沒有人動得了它。直至一九九二年,工黨經歷了連續四次大選的挫敗,貝理雅出任黨魁,才下決心修改這項條文,並終於獲得通過。

在這裡提及工黨黨章,並不是要討論「社會主義」和「公有制」的優劣。上面引述阿伯拉姆斯和克羅斯曼二人的話,給搞政黨的人帶出這樣一個問題:選票重要,還是原則重要?

大概沒有政黨會公開承認「只要選票,不要原則」的。如果政黨發覺自己一貫堅持的信念和原則不為多數選民所接受,因而在選舉中要失掉許多選票,怎麼辦呢?最冠冕堂皇的答案或許是:「政黨要緊貼民意、與時並進地調整自己的宗旨和目標,務求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那就自然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

這說法看似無懈可擊,但付諸實行,其實就等於放棄原則。政黨的宗旨和目標到底是否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由誰來判斷呢?不是只能由選民自己判斷嗎?那末,凡有爭議的公共政策問題,是否都應做個民意調查,找出最多人支持的做法,拿來做政黨的政綱,那才是「緊貼民意」?如果政黨就是按民調結果來決定公共政策,那末原則和信念還有什麼位置?如果各個政黨都這樣做,它們之間還有什麼區別?更根本地,我們還要政黨來做什麼?

世界各地歷史較長的政黨,都有一套牢固的信念、一套共同維護的核心價值,藉以有效地凝聚堅定的支持力量。這套核心價值有時會得不到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支持,會成為妨礙政黨發展的包袱;但即使是這樣,政黨也不能輕易放棄或改變。英國工黨的歷史或許說明,政黨堅持某些信念,選舉時可能要付出代價;但它也讓人們看到,政黨的一些基本信念或原則,即使有時明擺著是「票房毒藥」,要修改卻是極不容易的。

最近數十年,「政黨衰落」成為全球普遍現象,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政黨只要選票、不要原則的傾向愈來愈嚴重,結果是政黨的形象愈來愈模糊,忠誠穩定的支持者愈來愈少。香港的政黨歷史很短,我們的發展恐怕也離不開這世界性的大趨勢。如果我們變本加厲,只管打著「聽從民意」的幌子來掩蓋理論和政策研究的貧乏,那就只會比人家更為不堪。(完)

20080221_ST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