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4日《文匯報》、2007年9月12日《大公報》
依照「泛民」陣營幾個最有影響力的代表的說法,十二月的補選不僅僅是對立法會議席的爭奪,而是「民主與反民主」的較量,如果他們的候選人勝出,將標誌着「民主的勝利」。這種宣稱在戰術上和戰略上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泛民」的目標是通過他們推出的候選人向中央就實現雙普選「要價」,因為綠皮書結束諮詢後,中央政府肯定要聽取特區政府就此收集的意見結果,如果勝出的候選人是支持二○一二年普選的話,那麼他們就可以有話說,即香港市民的願望是希望盡早實現普選。
「泛民」之所以找陳太出來參選,是因為他們在補選這一役中不容有失,而陳太是唯一一個可以與葉太抗衡的對手。但是這種神話沒有任何意義,首先他們假設絕大多數人肯定會投「泛民」推出的最強的候選人,第二,他們假設葉太也不可能比甘乃威或是黃毓民更傾向民主,如果這是真的,那為什麼還要找陳太出來去擊敗葉太呢?實際上這兩個候選人(甘與黃)就「爭取民主」的資歷和信譽來講,都比陳太強。他們製造的神話就是,如果陳太不出來,那麼「泛民」陣營中就沒有人能勝出。
「泛民」陣營這次實際上是依賴陳太個人的魅力來贏這場選舉,而不是依靠選民對他們的政綱來支持。因此,即使陳太出來代表他們參選,也不一定就保證為他們帶來勝利。
如果親建制陣營被「泛民」這種戰術所誤導,那他們就是愚蠢的,應該主動接招,支持葉太,把「泛民」引導到對香港民主發展的真正的討論上來,從而贏得香港的民心。(完)
分類:報章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