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雙龍會

柏聖文的情懷和智慧

2007年5月3日《星島日報》雙龍會

英國駐港總領事柏聖文上星期在香港外國記者會的午餐會發表演說,題為「香港回歸十周年的反思」。這是一篇十分精彩的演說,莊諧兼至,情理並茂,既滲透著一個「老香港」的熱誠,又不失英國外交官員的身份。臨近結束時,他說了一段與香港政制發展有關的話。這段話,卻似乎兩面不討好:他沒有表示支持二○一二年雙普選,所以沒有贏得「民主派」的喝采;另一方面,他又好像主張行政長官要由立法會裡最大政黨的黨魁出任,於是有「親中」人士批評他在鼓吹「西敏寺式議會制」,牴觸《基本法》。他的話是這樣說的:「最後,讓我展望今後十年,至二○一七年。到那時,我已接近退休,正等待著搬進港島一個小型住宅。一位新的行政長官將已剛由普選產生;事如人願的話,他還將是立法會裡最大政黨的黨魁。事如人願的話,立法會也將由普選產生。」原文當然是英文。我的這段譯文,我認為比我讀到的所有本地報章的譯法都更準確。讀者要看原文,可瀏覽英國駐港總領事館網頁www.britishconsulate.org.hk

柏聖文用不同的語氣說了三件事:普選行政長官、行政長官是立法會大黨黨魁以及普選立法會。對於普選行政長官,他用了未來完成式(future perfect tense),表示他相信,二○一七年就任的行政長官,一定已經是普選產生的了。同時,他並沒有排除更早地(即在二○一二年)普選行政長官的可能性。

說到普選立法會,他用的卻是簡單未來式(simple future tense),沒有了屆時「經已發生」的含意,而且加上了修飾語「事如人願的話」(hopefully),令語氣更不肯定。這顯示,柏聖文不大相信二○一七年存在的立法會已經是普選產生的;甚至對他是否希望該屆立法會由普選產生,他也不作明確表態。應該說,柏聖文對落實兩個普選時間的估計,是比較實事求是的。

至於行政長官與立法會裡政黨的關係,柏聖文既然以肯定的態度預期行政長官不遲於二○一七年由普選產生,他便不可能又提出由立法會最大政黨的黨魁出任行政長官的建議。事實上他只是說,如果二○一七年普選出來的行政長官,同時又是立法會最大政黨的黨魁,那就最理想了。《基本法》並沒有排除這個可能性:政黨黨魁可以參選行政長官,可以(當然也不是一定)成功當選,只是獲任命後不能再當立法會議員而已。所以,柏聖文的設想,並不是「西敏寺模式」,沒有牴觸《基本法》。有牴觸的,只是現行的《行政長官選舉條例》,其中規定行政長官不能是任何政黨的成員。但這規定頗受爭議,並非不能修例撤銷。

不過,柏聖文心裡大概確實是想著他所熟悉的「西敏寺模式」,所以認為行政長官最好同時是立法會裡最大黨的黨魁。他在演說的較前部份指出:「所有我認識的人都同意,行政和立法之間缺乏一種有效的憲制聯繫,是對香港良好管治的一個障礙。」他似乎相信,如果立法會裡最大黨的黨魁當選為行政長官,將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因為行政長官可以依靠他在立法會裡的黨友們的支持。當然,這仍算不上是行政立法之間的「憲制聯繫」,因為由政黨黨魁出任行政長官,儘管制度容許,卻沒必然保證。

柏聖文的話,其實說得很有分寸,體現了英國政府對香港的政策,反映了他自己對民主的信念,同時又謹慎地避免了對中國和香港的事務「說三道四」之嫌,充分表現出英國外交官員的務實精神和政治技巧。

20070503_ST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