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9日《星島日報》雙龍會
特區政府決定,未來兩年在全港公共圖書館、社區會堂、博物館、文化中心、運動場、大型公園、諮詢服務中心以及若干人流較多的政府機構,提供Wi-Fi無綫上網設施,供市民免費使用。
無綫上網已日漸成為世界潮流,多個亞洲城市早已投入無綫網絡的競賽,以提高營商競爭力。新加坡政府與互聯網供應商合作,在全國公共場所架設無綫寬頻,讓國民享受三年免費上網服務。據報,計畫推行了一個月,已有十八萬人登記使用;新加坡政府估計,全國使用無綫熱點上網的用戶數目,可在兩年內由五萬人增至二十五萬。獲頒年度「智慧城市」首獎的台北市,從一九九九年起推行網路城市計畫,具體建設工程在○四年開始。經過兩年,台北市的無綫寬頻覆蓋範圍,已達人口覆蓋率的百分之九十。
香港有先進完善的電訊基建,而電腦及互聯網的應用亦有很高的滲透率。然而,香港的無綫網絡發展,卻落後於主要競爭對手。根據政府資料,本港目前的Wi-Fi熱點只有約一千個,其中提供免費服務的上網熱點更只有機場客運大樓。使用供應商提供Wi-Fi無綫上網服務的人數,全港至今只有數千人。
投資無綫網絡發展,推動「無綫城市」建設,不應看作一般的商業活動,而應該視為長遠的資訊基建投資。事實上,普及無綫上網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都大有好處。通過無綫上網,企業可以隨時隨地與世界各地的客戶接觸,進行網上交易,對提高營商效率,拓展業務,十分有利。同時,完善的無綫上網基礎建設,將鼓勵更多人進行開發應用研究,帶動創意工業發展。
對於一般市民,普及無綫上網可以大大提高使用互聯網的方便程度,讓更多人可以從網上取得資訊,有利於建立數碼共融的知識型社會。有的先進城市在完成全城流動上網服務後,更繼續深化無綫上網的效益,提供多元化的應用服務,照顧市民生活各方面的需要。無綫網絡衍生的各類服務,又會為企業帶來商機,為社會創造就業。
因此,香港在發展無綫網絡服務方面應加倍努力,急起直追。在政府場地建設無綫上網熱點,供市民免費使用,無疑是踏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要讓無綫上網服務覆蓋全城,必須依靠營辦商的投資。政府的第一步,可有助於培養市民無綫上網的習慣,擴大對服務的需求,為營辦商投資提供誘因。更重要的,當局應為業界發展無綫網絡提供方便,撤除障礙,改善營商環境。
目前,營辦商在商場、咖啡室等室內場所提供Wi-Fi熱點服務,只須向電訊局登記,不用為個別場所申請牌照。但要把網絡延伸至室外,便麻煩得多。法例規定,在公眾街道等未批租的土地提供無綫上網服務,營辦商必須領取傳送者牌照。由於政府沒有明確政策,有意申請的營辦商,往往發覺諮詢無門,得不到他們需要的政府支援。
即使過了申領牌照這一關,無綫網絡營辦商要安裝熱點,還要克服不少障礙。譬如,政府曾經表示可以開放電燈柱、路牌等政府設施,供營辦商安裝上網儀器,只收取象徵性租金。但是,由於這些設施可能由不同的政府部門管理,營辦商申請安裝儀器時,各部門反應不一,手續繁瑣,令人卻步。
由此可見,要推動無綫技術持續發展,政府必須制訂明確的政策,讓各部門有規可循。為要有效地執行政策,應成立一個跨部門的工作小組。例如工作小組可以負責統籌在政府處所設立無綫上網熱點的工作進度,以及負責就開放公共設施協調各部門,為處理營辦商的申請提供一站式服務,簡化申請手續。工作小組又可定期檢視全港各區的熱點分布,有需要時進行調整,以縮小數碼鴻溝。
香港的無綫網絡發展,起步經已較遲。特區政府必須確立建設「無綫城市」的目標,充分發揮香港擁有的資訊基建優勢,積極發展無綫網絡,趕上全球資訊技術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