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雙龍會

贏了牙骹未必贏民心

2007年3月15日《星島日報》雙龍會

本月一日的行政長官候選人辯論,不少評論都說梁家傑贏了。梁的黨友和他在「泛民」陣營裏的支持者,更認為梁是「大勝」,讚不絕口,雀躍萬分。

以辯論技巧而言,梁家傑在該場電視辯論裏,確實有十分出色的表現。整體來說,他的說話比曾蔭權動聽,「警句」紛陳,而且觀點鮮明,條理清晰,容易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隨意找一個看過那場辯論的人,問他兩名候選人各說過些甚麼話,記得梁家傑說過的話肯定比較多。整場辯論出人意表地好看,主要是由於梁家傑的表現。未到半場,梁已明顯地佔了上風;每輪到他發言,觀眾都等着看他怎樣出招,看曾蔭權怎樣接招。

然而,對於一場競選辯論,勝負的判斷不能單看候選人的辯論技巧。更重要的問題是:人們看了候選人在辯論中的表現之後,會認為誰是最適合當行政長官的人選?說梁家傑「大勝」,是否表示看過辯論的人,大多數都認為梁家傑當行政長官會比曾蔭權更優勝呢?事實並不是這樣。

在辯論後進行的多項民意調查,都顯示支持曾蔭權連任的市民仍佔大多數。梁家傑在熒幕上展示的辯才,在本來對他毫不熟悉的市民當中,的確爭取到一些新的支持者;但支持曾蔭權的人數比例在辯論後並沒有減少,兩人的支持度仍有很大的差距。公眾對兩人的評分,曾蔭權也仍是遙遙領先。這些調查甚至發現,一般市民被問到哪一位候選人在辯論中表現較佳時,選擇曾蔭權的多於選擇梁家傑。

這些調查結果不難理解;只要對兩人在辯論的表現作較深入的分析,便可看到公眾對兩人的評價十分合理。梁家傑的發言多次贏得熱烈的掌聲,但這掌聲(除了來自他的支持者的之外)多是嘉許他的辯才,而不是認同他說話的內容。例如他說,曾蔭權當了十多個月行政長官,甚麼都做不成,政改失敗、「西九」又落空,唯一做成的,就是拆了天星碼頭的鐘樓!這段話的煽情效果非常強烈,以舌戰而論,無疑十分精采。可是,說曾蔭權上任以來「甚麼都做不成」,引不起公眾的共鳴:過去兩年香港經濟復甦,市場繁榮,失業率下降,大部分市民的感覺比兩年前好了很多。憑梁家傑那幾句話,市民不會便覺得曾蔭權政府真的一事無成,更不會相信梁家傑領導的政府可以把香港搞得更好。

又如梁家傑說,二○一二年要推行雙普選,有三道關卡,即要行政長官同意、立法會三分之二議員支持和中央贊成。他說,如果由他梁家傑做行政長官,第一道關卡便沒有了;只要選民在○八年選出一個支持雙普選的立法會,第二道關卡也沒有了;至於第三道關卡,中央連曾蔭權這個「被人叫做港英餘孽」的人也願意起用,說明中央務實理性,不會阻止普選。所以三道關卡都沒有了,二○一二可以普選

這一番話,有很強的邏輯性,裏面包含着多個極具針對性的訊息,不但梁營中人聽得痛快,一般觀眾也不能不讚賞他的口才和心思。然而,人人心裏都明白,「三道關卡都沒有了」的說法其實是完全脫離現實的。在掌聲過後,沒有人會因為接受了這「三道關卡」理論,而認為應該選梁家傑做行政長官。

類似的贏了「牙骹」、贏不了民心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這些例子說明,為甚麼儘管「專家」們都認為梁家傑贏了辯論,大部分市民對曾、梁二人的評價,卻沒有改變。許多人似乎誇大了電視辯論的作用。事實上,在電視直播競選辯論歷史最長的美國,據專家分析,在有電視辯論以來的歷次總統選舉中,只有兩場電視辯論對選情有實質的影響(一九六○年甘迺迪對尼克遜、一九八○年列根對卡特)。

今天晚上,將要上演曾、梁的第二場辯論。由於上一場辯論比人們想像中好看,今晚一場的收視率一定很高。且看兩人表現跟上次有沒有分別,市民的反應又有甚麼不同。

20070315_ST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