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雙龍會

且聽馬凱碩論民主

2007年1月11日《星島日報》雙龍會

正在香港訪問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向本地傳媒發表他對普選的看法。他認為,香港落實普選應循序漸進,正如一個人無論身體多壯健,要攀登珠穆朗瑪峰,至少也要四天。「有些人站在山頂,望向山腳的人,然後叫他們四小時爬上去,你說怎可能做到?」馬凱碩又指出,美國的憲法說了人人平等,但要落實普選,也用了超過百年。

馬凱碩的這些話,香港人聽來不會覺得新鮮,我們的「民主派」大概馬上要嗤之以鼻。不過,了解馬凱碩背景的人,都知道他絕不是反對「西方民主」的獨裁政治的辯護士,也不是對美國到處推動民主化懷�荍暀萿滲U隘民族主義者。恰恰相反,這位在西方被譽為「亞洲主要思想家之一」的外交家和政治學者,完全相信民主是普世價值,相信民主制度是所有社會的最終目標。他更認為,美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善良的大國」,亞洲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受惠於美國的影響。不論以甚麼標準去衡量,馬凱碩是不折不扣的「民主派」。馬凱碩不同於許多西方政治學者的地方,是他對亞洲多個國家的了解,特別是這些國家今天崛起的情況。他看到,在上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堙A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大國的老百姓,都深信自己的國家永遠沒法擺脫貧窮落後的局面;但是,今天這兩個國家的年輕一代,都對國家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特別矚目的是,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政治制度截然不同的國家,竟然同時成功崛起。馬凱碩因此認為,民主並不是亞洲國家賴以崛起的要素之一。

馬凱碩指出,中印兩國振興的共同特點,是人民建立了「文化自信」,尤其是年輕一代:兩國今天的年輕人,是數百年來對前景最有信心的一代。馬凱碩說,最先擁有這文化自信的,是冷戰結束後的西方國家。他們沉醉於意識形態的勝利之中,認為所有社會都應該立即變成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翻版。很多國家興高采烈地照做了,但成功的很少,有的更落得悲慘收場。亞洲的國家,特別是中國,卻拒絕照搬西方,由此引起了著名的「亞洲價值」爭論。其實,馬凱碩指出,亞洲—─包括中國的知識界,都同意民主是所有社會的最終政治目標;問題不在於目標,只在於路徑和時間。(Mahbubani,The Making of Modern Asia,TIME,2005年8月7日)

上月底放假期間,我參觀了上海的「中國浦東幹部學院」,聽了幾節課。這家為全國各級政府官員提供培訓課程的學院,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思想開放程度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別精闢的是一位副院長的話。他說,對於中國改革開放和走向現代化,鄧小平最重要的貢獻,是給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引進了市場經濟;江澤民的主要貢獻,是給中國共產黨引進了企業家;而胡錦濤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給中國的政治制度引進民主。

事實上,近年來我在多個不同的場合,都聽到內地的官員和學者議論中國的民主發展問題。不僅是議:民主的元素正在中國各級政治體制�堣�斷增長,這是任何不帶偏見的觀察者都看到的,儘管許多西方觀察者仍認為這增長的速度太慢。正如馬凱碩所說,中國一定要走向民主政治,但中國不會接受西方國家越俎代庖,為她制訂民主化的路�邦洬M時間表;中國不要重蹈前蘇聯的覆轍,「落得悲慘收場」。

香港有的「民主派」,常常喜歡批評新加坡和中國沒有民主、不懂民主,彷彿只有他們才知道民主是甚麼一回事。他們認為民主就是「西方民主」,只此一家,誰反對「照搬西方民主」,就是反民主。其實,在這些

對馬凱碩的意見不屑一顧的人當中,其實有多少像馬凱碩那樣,對民主的理論和實踐做過認真的研究呢?

20070111_ST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