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雙龍會

研究教師壓力 須看教育政策

2006年12月21日《星島日報》雙龍會

負責研究教師壓力的「教師工作委員會」,經過接近一年的工作,前天向教統局局長提交了總結報告。委員會看到,隨着大環境的轉變,包括出生率下降為學校和教師前景帶來的不明朗因素,教師既要應付繁重的日常工作,又要面對社會上不同持分者對教育愈來愈高的期望。對於教育改革給教師帶來新的工作和挑戰,並且增加了行政和文書工作量,委員會表示理解。同時,委員會肯定了教師敬業樂業的精神,指出只要工作是與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關,教師都樂意應付,處理工作帶來的壓力。這幾點觀察,相信可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同。

對於委員會提出的建議能否有效地解決教師認為最逼切的問題,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人們要待看到委員會報告的全文,方能作出公正的評價。但從傳媒已披露的內容來看,委員會對當局制訂的教育政策並沒有提出任何批評,或者提出修改的建議,儘管許多教師會覺得,有的教育政策或者推行這些政策的客觀效果,與加重教師壓力有直接的關係。

委員會指出,教育改革有助提升教育質素。事實上,近幾年推行的教改措施,每一項都有充分的理據,都有良好的動機;孤立地看,這些改革措施每一項都是可行甚至應行的。有的改革,更以「拆牆鬆綁」為目的,原意正是為了改善教師的工作環境。然而,當這些措施一項接一項地付諸實行,後果卻是令教師不斷加壓:有的要教師負擔新增的工作,如準備新課程、應考基準試、或者為申領優質教育基金項目寫報告;有的要教師承受額外的壓力,如應付校內外的教學質素評核。不少調查顯示,教改推行以來,多數教師都覺得增加了壓力,工作並不舒暢。

這個現象,委員會應當是看到的。它提出的建議,屬於「政策制訂及推行層面」的,包括在推行政策時各方面要相互溝通,要進行試驗時應選擇不同收生狀況和辦學水平的學校為試點;對於重大改革措施的推展工作,教統局應主動徵詢教育統籌委員會的意見;應整合、簡化各種問責機制和程序等。這些建議,如果當局認真重視,或許可以提高以後制訂和推行政策的水平,避免因政策推行不善而給教師增加不必要的壓力。但對於拍了板的、正在或即將推行的政策措施,委員會其實也應該在徵詢教師意見的基礎上,評估推行的效果,向當局提出改善的建議。

譬如高中學制改革,以及課程改革和評核改革,便是中學教師面對的重大挑戰。學制改為「三三四」,是得到廣泛支持的;趁着改革高中學制的時候對課程進行改革,使之與時俱進,也是言之成理;課程既然改了,教學重點和教學方法都不同了,評核方法也跟着要改變,亦是順理成章。於是加起來就是全方位改變,大規模改變。在這大規模的改變中,很容易忽略了照顧各類學校、各類學生的需要,於是很多適應問題、調校問題,便又給教師造成額外的壓力。特別是在高中會考全面採用「校本評核」。理論上,在公開考試引進校內評核,可以避免「一戰定江山」,減輕學生的考試壓力。但實踐起來,校內的測驗考試與會考成績直接掛鈎,便全部都要變成「高風險考試」,結果恰恰是增加了學生的壓力,同時引出了校內評核的公平性和可靠性的問題,因而又增加了教師的壓力和負擔。這些意見,在教師和學校行政人員中普遍存在。是不是要等到教育當局按委員會的建議加強了與教師的溝通和諮詢,聽到了這些意見,然後才去檢討、研究呢?抑或在委員會的報告裏,已經有反映和建議呢?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