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雙龍會

興建郵輪碼頭不能妥協

2006年10月26日《星島日報》雙龍會

政府宣布決定在啟德機場舊址興建新的郵輪碼頭,明年下半年把包括郵輪碼頭的啟德跑道南端發展項目公開招標,首個泊位計畫於二○一二年落成。對於這項決定,社會上一般的反應是表示歡迎,同時認為已來得太遲。

關於郵輪碼頭,有三點事實是無可爭議的。第一,香港確實需要新的郵輪碼頭。世界郵輪業正在迅速發展,郵輪市場需求連年遞增。

全球郵輪載客人次從二○○一年的九百七十七萬增長到二○○五年的一千三百九十萬,本港去年郵輪載客總量也達到二百一十五萬,比一九九九年增長了五成多。優越的海港以及毗鄰大陸的地理位置,為香港發展郵輪旅遊提供了特別有利的條件。但是,目前供郵輪停泊的海運大廈碼頭只有兩個泊位,只能給不超過五萬噸排水量的郵輪停泊;而全球發展的趨勢,是郵輪的排水量愈來愈大。郵輪碼頭的限制,嚴重妨礙了香港郵輪旅遊的發展:過去六年,最少有十一艘巨型郵輪被逼駛往貨櫃碼頭或轉到其他地區停泊。

第二,啟德是興建新郵輪碼頭的唯一可能選址,沒有其他選擇。政府原本早在二○○二年以前便計畫在啟德跑道南端興建郵輪碼頭,後來受終審法院在二○○四年一月對《保護海港條例》適用範圍的判決影響,計畫一度擱置。去年十一月,政府就啟德以外地點發展郵輪碼頭的方案公開邀請意向書,但沒有收到一個理想可行的方案,於是決定不再考慮其他地點。事實上,啟德選址是維多利亞港內唯一毋須填海且有足夠空間提供兩個或以上泊位的地點,而且鄰近有充足的發展空間,可供旅遊業未來發展之用。

第三,郵輪碼頭必須早日建成,愈早愈好。香港要發展郵輪旅遊,新加坡和上海同樣要發展郵輪旅遊。香港要成為亞太區的郵輪中心,便要跟其他地方競爭。上海的郵輪碼頭有完善的設施,新加坡更有可容納多個大型泊位的第二個郵輪碼頭在二○一○年建成。過去幾年的延誤,已令香港失掉了先機。眼見海運大廈碼頭很快便要飽和,屆時如果沒有新的泊位可供使用,香港便要錯過亞太區郵輪市場增長帶來的機遇,失去成為國際級郵輪基地的競爭力。所以,興建新郵輪碼頭的需要是十分逼切的。

逼切必要 不應議而不決

這三點事實:興建啟德郵輪碼頭的必要性、唯一性和逼切性,意味着香港不能再磋跎歲月,不能再爭論不休、議而不決,不能再讓任何制度上的障礙耽誤工程的興建。當局今天對興建郵輪碼頭已經拍了板,但第一個泊位仍要到六年後才能建成使用。不少評論指出,這樣的辦事速度,跟香港過去以效率見稱的聲譽不相稱;更重要的,跟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日益激烈的區域競爭要求脫節。

這是特區政府必須重視的。香港政府多少年來形成的一套「良好管治」的基本觀念和運作制度,我們許多人都深信不疑。事實上,這套觀念和制度曾經在過去一段時間裏,令香港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顯出了強勁的活力,取得了驕人的成就。然而,世界在發展,環境在變遷,過去行之有效的金科玉律,今天一成不變地遵循,未必足以應付新時代的挑戰。

我們需要盡快有一個新的郵輪碼頭,這目標是不能妥協的。如果按政府一貫的辦事制度,碼頭不能在所需的時間內建成,那就只能證明這套制度已不符合「良好管治」的要求,必須檢討、改革。

20061026_ST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