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論壇版

把香港發展為區域教育樞紐

2006年6月26日《明報》論壇

現行政策規定內地學生在香港院校畢業後,如果想在香港工作,必須先返回原居地辦理申請;而新加坡、英國或澳洲等地,都歡迎外國留學生畢業後留下來工作,手續方便得多。

香港有頗完備而多元化的教育體系,有國際認可的課程和評核制度,加上中西文化薈萃的背景以及與內地的密切聯繫,為發展成為亞太區的教育樞紐具備了可貴的優勢。

把香港發展為區域教育樞紐,已成為特區政府的一項政策目標。港府05至06年的《施政綱要》,把「繼續致力推動香港發展為區內教育樞紐」列為當局持續推行的措施。行政長官曾蔭權亦在他的第一份施政報告?承諾,「運用我們一流的教育資源為整個亞太地區培育人才,並輔以必要的政策,吸引優秀學生來香港就讀」。

在放寬入境政策和增加院校錄取非本地學生名額等方面,港府近年採取了一些積極措施,讓更多非本地學生來香港的高等院校就讀。不過,開放的步伐仍十分緩慢,尤其遠遠落後於內地學生到境外求學的需要。今年香港8所高等院校在內地招生,合共只有約1000個名額,但截至5月底,報名者已近3萬人,個別院校的錄取率達到50︰1。內地傳媒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被訪的3000多名考生和家長中,大半傾向於到香港讀書,香港院校的吸引力超過了北大、清華等內地名校。內地傳媒把這現象叫做「港校熱」。由此可見,香港院校對擴大招收內地生有很大的潛力。

要乘著這「港校熱」,大幅度增加向內地招生,便要進一步放寬入境政策,以及提高院校非本地學生名額旳上限。但這兩方面的開放政策,都可能會有人反對。例如,目前入境政策不准非本地學生求學期間在本港工作,不論是否受薪;但不少積極吸引外國學生的國家,都容許非本地學生做有限度的兼職,除了可以解決他們一部分經濟負擔,還可以讓他們得到一些有用的工作經驗。又如現行政策規定內地學生在香港院校畢業後,如果想在香港工作,必須先返回原居地辦理申請;而新加坡、英國或澳洲等地,都歡迎外國留學生畢業後留下來工作,手續方便得多。香港如果與人家看齊,放寬外來學生的工作限制,可能會有人擔心影響了本地人的就業機會。

至於本地大學要錄取更多內地生,除了有人會憂慮影響本地學生的升學機會之外,還有一個應否使用本地資源津貼外來學生的問題。如果向外來學生徵收相當於學額成本的學費,恐怕沒有多少人能負擔得起,一定會令香港院校的競爭力低於許多海外大學。但如果為非本地學生提供獎助學金和各種形式的資助,一定又會有人反對,認為本港的教育資源只應用於本地學生身上。

關鍵問題還是要建立社會共識。非本地學生來港就讀,既要耗用香港的資用,但也為香港帶來多方面的好處。從長遠的觀點看,香港發展成為區域教育樞紐,肯定有利於匯聚優秀人才,增強本港的競爭力,促進本港經濟和教育事業的發展。這看法如果成為社會的共識,開放的步子就可邁得更快。
20060626_MP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