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雙龍會

發展政治委任制方向正確

2006年7月27日《星島日報》雙龍會

政府正式發表諮詢文件,提出已傳聞了多時的「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度」方案,在每個政策局增設一名副局長和一名局長助理。

反對派的立法會議員立即表示反對,這是意料中事。民主黨主席李永達說得明白:他認為「就算是最開放的局長,也不會找作為反對黨的民主黨去出任這些職位」;既是如此,民主黨和其他反對派有甚麼理由要支持政府開設這些新職?反對派還有一個未便宣之於口的反對理由:政府要增加政治委任官員的目的,是要提高管治能力,更有效地落實「強政勵治」;但政府的施政愈成功,反對派的政治空間便愈狹窄。反對派怎會這麼笨,協助政府建立強勢,跟自己過不去呢?所以,要反對派支持這個方案,無異與虎謀皮。

在建制派方面,自由黨已經表明,他們對政府建議開設的新職位沒有興趣;如果有適合的政治人才,自由黨寧可留在黨裏,不會送給政府。自由黨是特區政府的「友好政黨」,可是該黨一直十分強調政府應嚴格控制高級職位的編制,現在政府要增加二十多名政治委任的高級官員,又不取消高級公務員的職位以作補償,要得到自由黨無條件的支持,恐怕有一定困難。

至於民建聯,人人都說它是這個方案的最大受益者,甚至有人說新開的職位是為民建聯「度身訂造」。然而正是這些說法,令民建聯對支持政府的建議有顧慮。民建聯中人作過現實的評估,看到成員中具備足夠條件而又願意接受委任擔當這些新設職位的,即使有,也只是極個別。就算有個別成員當上了副局長或者局長助理,對民建聯整體發展的作用,亦十分有限。如果民建聯對方案表現得過分雀躍,予人「謀一黨之私」的印象,到頭來不過「為人作嫁」,那政治帳算起來,豈非得不償失?

由此看來,諮詢文件發表後,政府不能期望立法會裏有哪一個黨派出來鼓掌喝采。從眼前的實利出發,各黨派都沒有積極支持方案的誘因,而唱反調卻大有理由。不過,從香港政治發展的前景着眼,如果這方案最終通不過,其實十分可惜。

政治委任主要官員的制度自二○○二年實行以來,不時受到各方面的批評;但這制度的問題,不在於方向錯誤,而在於做得不夠:光在司長、局長這一層實行政治任命,不可能有效地發揮這制度的優越性。改進的辦法,是把政治委任制度向前推進:維持現狀不能解決問題,倒退更加沒有出路。當然,政治委任只是香港整個政制發展的一個環節,要建立一個有利於維持有效管治、可持續的政治架構,還需有其他環節的發展。但是,各環節之間是互相配合、互相促進的,如果我們因為「政黨政治未成熟」而反對政府增加政治委任職位,或者又是說未有普選便甚麼都不准做,那就只會妨礙政黨政治的發展、拖慢走向普選的步伐。

跟政府去年提出的政改方案一樣,這個擴大政治委任制度的方案不是最終目標,不能令特區政府的管治立即達至最理想的模式;但它是朝正確方向踏出的一步。踏出這一步,無論如何要勝過原地踏步。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