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雙龍會

煽情口號淹沒理性討論

2006年7月20日《星島日報》雙龍會

政府發表開徵「商品及服務稅」的諮詢文件,已預計會遭到強烈的反對。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強調,政府並不是認為現在就要引進這個新稅項,但認為現在是討論稅基問題的適當時機,因為目前香港經濟正蓬勃增長,失業率下降,且通脹溫和,而前幾年在金融風暴後暴露出來的稅基狹窄的風險,人們記憶猶新。唐英年呼籲社會各界,平心靜氣、客觀和理性地討論諮詢文件提出的問題。

的確,從客觀環境來看,未來這大半年應是在社會上開展稅制改革討論的好時機──如果對稅制,特別是開徵新稅項真的可以有理性討論的話。在九個月的諮詢期裏,社會各界通過理性討論,對怎樣擴闊稅基的問題達成共識,這當然是特區政府的願望。可是,在積極參加「討論」的人當中,同樣懷着這個願望的,恐怕只是極少數。

在這幾個月裏,社會上反對開徵新稅的聲音,一定比支持的意見多得多、強烈得多,這是可以預見的。反對者有出於經濟原因,也有出於政治考慮。在經濟方面,任何涉及引進新稅項的稅制改革,必然要增加某些人的稅務負擔;尤其改革目的是要擴闊稅基,便意味着要把相當數量過去不用交稅的人納入稅網。對大多數人來說,這當然不是好消息。政府承諾會推出多項寬減直接稅以及援助低收入家庭的措施,但這些措施最多只能減輕受影響人士的經濟損失,不會令他們覺得稅制改革對他們有好處。

在政治上,反對開徵商品及服務稅的人,很容易佔據「道德高地」。向原來不用繳稅的中下階層市民徵收新稅,同時寬減薪俸稅和利得稅,這不是「劫貧濟富」嗎?還有甚麼公共政策比這更違反社會公義呢?圍繞這個問題的辯論,是不平衡的:支持新稅者要提出理據,十分費勁;反對者卻毋須依靠任何理論探究,只需訴諸「仁愛」、「公義」等崇高理念。各政黨從選舉的角度考慮,多數會選擇站在哪一邊,不難估計。

關心特區公共財政的人,可能有不少會同意香港確實是有稅基過窄的問題;其中一部分更會同意開徵商品及服務稅是擴闊稅基的可取方法。在理性的討論中,這些人有的也會願意發表正面的意見,支持政府的建議,或者提出其他擴闊稅基的方法。可惜,以香港流行的傳媒文化和大多數人接收訊息的習慣,這些說理的意見和建議,只怕不會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和興趣。

另一方面,反對開徵商品及服務稅的人,最關心的是不能讓政府的建議成事,對理性討論、凝聚共識不會有很大興趣。他們表達反對意見的最有效辦法,是組織抗議遊行、集會,高喊「財爺萬稅」、「劫貧濟富」等保證可以「出街」的口號。那些令多數人感到枯燥無味的「理性討論」,難逃被淹沒在這些生動煽情的口號裏。

「平心靜氣、客觀和理性地」討論稅制問題,對我們的社會來說,是否要求過高呢?

20060720_ST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