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雙龍會

公眾不信政黨

2006年6月16日《星島日報》雙龍會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公 布市民對「十大政治團體」評分的最新結果,過去一直高踞榜首的四十五條關注組,變身為公民黨後,評分即下跌至第三位。這現象引起各種不同的評論。有人認為公民黨對一些公共政策的取態比民主黨更偏激,因而失去了四十五條關注組的一部分支持者;有人認為公民黨與中央政府沒法溝通,與特區政府的關係又十分惡劣,令人覺得只是另一個反對黨。公民黨的議員湯家驊則認為,公民黨評分下跌,是因為「成立至今不斷遭人抹黑」。

「遭人抹黑」是最便宜的自辯,但用來解釋公民黨的失分,顯然難以成理。公民黨受批評、攻擊,不見得特別比其他政黨多,也不見得比先前的四十五條關注組多。

今天那些在「抹黑」公民黨的人(大概包括本人在內),往日就沒有嘗試同樣地抹黑四十五條關注組嗎?為甚麼關注組長期抹而不黑,一變為公民黨,便抹之即黑呢?

把公民黨對公共政策的取態,或者該黨與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關係,說成是公民黨得分及不上四十五條關注組的理由,同樣經不起嚴格的檢視。港大「民意研究計畫」九一年開始定期進行「十大政治團體評分」的調查;四十五條關注組自○四年八月上榜之後,每次調查都居於首位,沒有一次例外。

特區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去年十二月被否決後,行政長官和其他政府官員把反對方案的立法會議員叫做「反對派」,其中包括四十五條關注組。同時,儘管湯家驊等關注組成員不斷表示有代表中央政府的「中間人」與他們保持接觸,人們已清楚地看到關注組和中央的關係其實十分疏離,並沒有甚麼「突破」。但即使如此,在今年二月中進行的調查裏,關注組的榜首位置依然沒有改變。那是公民黨成立前的最後一次調查,即是說,四十五條關注組存在的整個時期裏,它的評分自始至終高於榜上的所有其他團體。

然而,關注組變身為公民黨之後,在上月進行的第一次調查裏便掉到工聯會和職工盟之下。如果說這是由於公民黨改變了四十五條關注組的政治主張或者政策立場,那並不符合事實。

支持「雙普選」不用說;對於人們印象較深刻的公共政策取態,例如反對取消遺產稅、反對減低薪俸稅、支持立法規定最低工資和標準工時等,全都是關注組在組黨前便已鮮明地表示了,而組黨後並沒有絲毫改變。市民給公民黨的評分低於關注組,不可能是因為公民黨與關注組主張不同所致。

變身政黨名次急跌

那末真正的原因是甚麼呢?我認為只有一個:香港市民普遍仍對政黨有負面的看法。一直有留意港大民調結果的人當會記得,在四十五條關注組成立之前,「十大政團榜」裏名列前茅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工聯會和職工盟———兩個不會被視為「政黨」的團體。另一個較多出現於榜首的團體是民協,跟其他政黨比較,民協的「黨味」肯定較少:人們會覺得它是壓力團體多於政黨。正是由於公眾沒有把這幾個團體當做政黨,所以願意給予較高的評分。

組織工會是為了維護勞工界的權益;組織壓力團體是為了推動某些公共政策改革;組織「《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是為了爭取早日落實行政長官普選。人們即使不同意這些團體的主張,大都不會認為搞這些團體的人是出於私心,要為自己撈取甚麼名利地位、甚麼個人好處。可是一說到「政黨」,卻是另一回事。組黨的目的是要爭奪議會裏的議席。政黨做的一切,不論地區服務抑或示威遊行,不論支持政府抑或取悅市民,都帶有「政治動機」,即要爭取選票,在下次選舉裏勝出。

這種觀念,令香港市民對政黨沒有太多好感,令公民黨得不到四十五條關注組所得到的尊敬。這種觀念,是香港政黨發展的一大障礙。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